淀山湖畔,离周庄不远
有一个江南村落
白墙灰瓦,小桥流水,古朴而宁静
充满水乡画风与田园诗意
村里出发驱车10分钟
能够前往清代给故宫造金砖的古砖窑厂
现已化身长白荡西侧的中国首家窑洞餐厅
历史厚重感与意式时尚混搭
像一个充满魔幻趣味的复古乐园
还有一幢幢好像从土地里自然生长的
白墙黛瓦的民宿
与有田野、有河流的村落融为一体
……
据上海世博园区景观工程总顾问朱胜萱说
这里曾是一个空心村
现在,他正还原其水墨江南的风韵
并赋予它新的生命
受朱总之邀我带着一群粑粑麻麻前去遛娃
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村落的重生
在田埂遛娃,或者坐在咖啡馆里喝美式听吉他。在乡村原生态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美好体验
魔都有不少遛娃圣地
巴特作为大魔都第二会遛娃的奶爸
我却常常把娃遛到了近郊的村儿里、农庄里
魔都大理岑卜村,前小桔、奥德、BM农庄……
自带浓浓的《爸爸去哪儿》村长气息
本次一起探秘的还有“娃游记”创始人
每年3-6次海外旅行
每月1-3次国内娃游的豆果妈
今年她也带着两个娃
刷过马代网红酒店SonevaJani
探过印度洋上的仙岛留尼汪
这回却被我带到了村儿里
图
豆果妈
距离周庄10.7公里
大魔都过去1小时左右车程
这里是昆山计家墩
村子被一圈香樟树环抱
香樟林外就是大片的田野
田间地头保留着属于一个村庄的原生态
冬日庄稼已收
大片的田野便成为了孩子们的自然天地
乡村土路、村中缠绵而过的河流
小石桥、一些看上去有些古旧的民居
……
有些斑驳,却真实美好
每一个角落里都仿佛沉淀着故事与时间
大部分年轻人已经离开
让计家墩成为“空心村”
但仍能碰上扛着耙子去地里干活的老伯
带着一大盆衣服去阳光下晾晒的老奶奶……
日常的农作与生活依然在发生
让小村里充满了乡村独有的烟火气
朱总说,不希望这个美丽的小村就此“死去”
所以在保留其原有特点的基础之上
他开启了计家墩的整体重建
此前,他的作品有世博公园及园区总体景观设计
滨江绿地景观设计、上海辰山植物园等
他将自己获奖无数的品牌民宿原舍搬进小村
之后又带动了多家民宿进村
如今,这里已形成“民宿集群”
原舍、大乐之野、溪地清舍、不如闲居
呆不住、无象·归原等等网红民宿
都已入驻这个古朴澹泊的老村落
一大波设计师、媒体人、艺术家
已经或即将成为新村民
他们则带来了有趣的新业态
一个包含有爿木工坊、陶庐、手造船工作室、自然农场……
的新乡村生活的共创集群正在形成
新村民,开辟了亲子自然农场的博瀚妈妈
可出售的计家墩乡伴大院
则让田园生活的梦变成日常
有院子和露台的房子,还有半亩田
讲真我是很动心滴……
据说大院长这样(效果图)
巡村路上,能看到一些正在改建中的房子
虽然“工地”会有点煞风景
不过能感受到这个小村的重生进行时
据说以后还会有餐饮、书店、儿童教育
村口有一间小小的乡村咖啡馆
喝着正宗美式
给孩子们来一块香气四溢的华夫饼
同行爸爸随手从墙上捞了一把吉他开始弹奏
温暖的冬日阳光下
小狗在露台上舒服地晒着太阳
懒洋洋、美好的乡村时间
这也是我第一次一个人遛两个娃进村
小灰灰早已见多识广满村乱跑
我井也是各种自得其乐各种好奇
只有在乡村里
才能看到孩子们跟真实的土地
自然如此亲近
也正是能将这种乡村的原生态保留下来
在农田和原有村貌的基础上进行改建
才能重生
那种最纯粹的江南水乡味道吧
一座曾给故宫烧制金砖的砖窑厂,被开脑洞改造成了餐厅。钻进窑洞吃意餐,这画风也是很赞
一行村里遛娃爸妈
傍晚决定前往砖窑改建的餐厅吃烤肉
嗯,就是曾给皇帝造金砖的砖窑厂
网络图,看看传说中的金砖
砖窑在邻近的祝甸村
计家墩过去开车10分钟不到
一下车就被这气象磅礴的范儿给震住了
高耸的烟囱在渐沉的夜色中
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钻进窑洞,更是别有洞天
意式米汀Emanuele餐厅就藏身其中
有些砖头在时间的流逝中已经破损
与精致华美的意大利风情映衬独有风味
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遗憾的是,当天窑洞餐厅竟然被包场
我们只有转战到咖啡厅用餐
其实除了餐厅,窑烧咖啡
砖窑里还有文创空间如萱草书屋、文创市集
二楼是砖窑文化馆
可惜来得太晚没能逛逛
po图感受下这文艺的画风
晚餐的烤肉很赞
据说是意大利进口的食材
再结合意派的处理办法
味道不输魔都一流西餐厅
不过孩子们顾不上吃
基本是玩疯了的状态
在窑洞里捉迷藏的体验估计也是只此一回
看着孩子们在窑洞里钻进钻出
抚摸着破损的老红砖
或者站在废弃的窑口吃惊地说
“听,里面有风声!”
我想说很喜欢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改建
在完好保留历史遗迹的基础上
创意混搭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空间
与其枯燥地给孩子教创意
不如带他们来这里钻钻老窑洞
说一段关于砖的历史
让他们感受真正的创意所能赋予的生命力
住进江南风院落,体验邻里生活的温度。一种共创集群式的新乡村生活方式,正在这里发生
当天我们在村里入住原舍·阅水
为了留下树木,让它们穿墙而上,与建筑融为一体
香樟林畔,小河边,所以叫阅水
进到一扇江南风的院门里
依然是黛瓦白墙的房子
木栈道,石子路,大院落小院落,枫叶正红
孩子们一看到秋千、吊床就乐坏了
推开门,正是我喜欢的风格
简洁而不失质感
loft风格,细节处有家的温度
第二天睡醒时,太阳晒到了床上
窗下是河流,倒映着树木白墙
套房名也很有味道,千灯
有的家庭入住了大床房后白、朱砂
这种房型妈妈们很长草
看浴室图秒懂
图
哟哟哟大柚子
据说朱总原本想打造树梢浴缸
后来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
不过这种柳下河畔的画风也是不错的
双床房白莲、东加
走得是质朴简约风
这种围合的院落式的民宿
不仅有着浓浓的水乡小镇风情
而且有一种邻里的温度
孩子们你上我家串门,我上你家串门
穿过大院,在小院门口叫门
玩得不亦乐乎
早上,推开门
就能听到满院子孩子们的笑声
踩自行车的,荡秋千的,挖沙捡石头的
爸爸妈妈们在玻璃餐厅里吃早餐
粥,小菜,牛奶豆浆,咖啡……
边吃边聊轻松惬意
这种乡村院落生活
二三好友香樟树下闲话家常
孩子满地跑,无所用心的悠闲
我在计家墩找到了
比较长草的还有原舍祝甸
是原舍造在长白荡边、砖窑文化馆对面的民宿
也是这种水墨江南的画风
淡淡的自然的禅味
曾经日渐破败寂寥的空心村计家墩
正在像朱胜萱这样的大师们的创意和努力下
变得有趣,充满生机
往往,我们容易忽略自己身上发光的地方
去外求主流对“成功”的定义
村里的人选择外出务工
留下身后最美也是最有价值的村子
但工厂可以再造,房子可以再造
而这一方水土树木
却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
正如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特点
等待父母去发现
而对孩子们来说
可以疯跑疯玩的田野
以及改头换面的老砖窑厂
和村里那长出大树的房子
都是他们可以向自然、向大师学习的课堂
从岑卜村到计家墩,我喜欢带着孩子们在田头撒野,在村子里闲逛。希望在自然田园里,能给孩子们种下一颗去发现“美”的种子。
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片土地,都有发光的地方,需要你用“心”去发现,用“想象力"把它变得更美。
本文部分图片由乡伴原舍提供
灰爸私荐
更多达人父母的匠心产品
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fz/2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