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访华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将于1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此次访华是马克龙去年5月就任法国总统以来的首次访华,而且被认为是一次“打破常规”的访问。据法国媒体此前报道,按照惯例,通常法国总统新年的第一个月份里要忙于向各个团体、媒体、宗教组织等送去新年祝福。这次马克龙“打破常规”选择在新年伊始访华,足以说明他对中国以及发展中法关系的重视。
超强预热
在马克龙总统访华前夕,察哈尔学会于1月4日在欧美同学会北大厅成功举办“中法·中欧论坛”,聚焦新时代中法、中欧关系的机遇和挑战。
主办、协办单位
此次察哈尔中法·中欧论坛由察哈尔学会主办,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法语频道、《今日中国》、新浪国际、《欧洲时报》和《法国侨报》共同合作,邀请到诸多中法、中欧外交官、学者、媒体代表和企业界友人齐聚北京,为马克龙总统首次访华提前“热身”,推动中法、中欧关系持久健康稳定发展。
论坛参与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欧洲研究所副所长:
王朔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察哈尔学会
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联部原副部长:
艾平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察哈尔学会
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兼总编辑:
黄友义
中国前驻瑞士、意大利大使:
董津义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
高级研究员,
中国前驻法国斯特拉斯堡
总领事:张国斌
中联部八局参赞,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原政务参赞:
金旭东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法籍教师:
巴沙里(M.S.Bechari)
中国外文局法籍专家:
朱利安(JulienBuffet)
中国国际电视台
法语国际频道总监:
宋嘉宁
新华社国际部法文编辑室主任:
陈俊侠
中国国际电视台
法语频道制片人:
王波涛
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
陈洪强
中国外文局法籍专家:
PaulineAiroldi
等
王朔
下周一马克龙总统将对中国进行首访,作为国内高端智库的察哈尔学会,在此时召开中法中欧论坛,为大家探讨中法合作、中欧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现在欧洲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发展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各方共同推进,尤其需要欧洲、法国朋友的支持。
艾平
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同国际社会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努力增进相互了解的需要依然存在,某种意义上这种需要变得更加迫切、复杂和深刻。
黄友义
中法过去有比较密切的合作,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加强相互了解的必要。
董津义
在中国发展与欧盟关系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同欧委会、欧盟机构发展关系,也要重视同欧盟各成员国的关系,搞好与每个成员国的双边关系,也是促进中国同欧盟整体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
张国斌
在法国工作十几年,比较了解法国人的性格,他们敢为人先,一定要选一个年轻有为的总统。马克龙总统今年40岁,“四十而不惑”,选择这一时间节点访华,对中法关系的发展一定会有很大的助力。中国有中国梦,法国有法国梦,希望中法实现共同的梦想,对世界和中欧关系都会有积极意义。
M.S.Bechari
面对世界的中心正迅速地转移到亚洲的新形势,巴黎和北京必须刺激欧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这样中欧的互动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JulienBuffet
马克龙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在年的会晤将会非常重要,法国代表着欧洲的重塑,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和贸易自由化的倡议。但是法国和欧洲需要反思,欧洲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欧第12次高级别会议上,欧方希望中国加快改革,却并没有吸取前苏联以及中国曾经在改革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教训。中国应该在国际社会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这个目标不容易实现。
中法关系繁荣发展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法国、甚至对于欧洲来说,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与包括法国在内的沿线各个国家展开对话与合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上,法国将是中国最有力的合作伙伴之一。借马克龙总统1月8日首次访华的春风,察哈尔学会举办中法·中欧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外交官群策群力,助力中法公共外交更上一层楼。克服进步瓶颈,共推和谐发展,民间智库察哈尔学会为中法、中欧关系发展新篇章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作者简介:张国斌,资深外交官,中国驻法国斯堡前总领事,驻法国留尼汪首任总领事,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办公厅、礼宾司、钓鱼台国宾馆、领事司任职,常驻非洲8年、法国11年,走访余国家,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30余国,著有《外交官说礼仪》《礼赢天下》《足迹》等著作,现任察哈尔学会秘书长。
i
外交官说事儿
张国斌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fz/2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