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留尼汪 >> 留尼汪发展 >> 正文 >> 正文

濮文起關羽從人到神出版附自序

来源:留尼汪 时间:2020/10/3

ISBN編號:4

作者:濮文起

定價:68

開本:3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10

內容簡介:明末清初以來,關羽崇拜猶如一場無聲的信仰風暴迅速席卷神州大地,並隨著華人不斷移居海外,流播世界各地。但是,從事關羽研究,特別是從事從人到神的關公、關王、關帝研究,前人留下的史籍較少。作者濮文起先生常年研究關公文化,濮先生發現,解析歷史流傳下來的從關羽到關公到關王再到關帝的各種傳說和靈驗記錄,就會眼界洞開,迷霧廓清。在檢視流傳下來的歷史資料和參閱以往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歷史學、民俗學、文學藝術等學科視域,經過深入思考和認真研究,將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由人變神:關羽的神化進程;下篇,護國祐民:關羽的諸種“神職”。上篇分為三大部分,一是縷述了關羽的英雄事跡及其對後世戰將的深遠影響,二是梳理了關羽的神化軌跡,三是闡釋了關羽走上祭壇的諸種表征。下篇分為九個部分,其中,前八個部分,解讀與闡述了關羽作為戰神、財神、科舉神、治水神、司法神、送子神、移民神、會黨神的諸種社會功能;第九部分向世人推薦作為關羽崇拜“與時俱進”產物的“關帝文化節”,在當今華人世界所發揮的凝聚人心、團結奮進、振興中華的重要作用,最後則是通過研究關羽從人到神的歷史文化進程所獲得的認知與啟示。

作者簡介:濮文起,天津市人。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名譽理事、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曾任天津社會科學院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哲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中國民間宗教、宗教文化研究,已出版著作和大型工具書、文獻資料叢書20餘部(套),發表論文百餘篇,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當代中國民間宗教調查與研究——以河北民間宗教現實活動為例》(批准號:07AZJ),目前正在撰寫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中國民間宗教通史》(批准號:16AZJ),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民間宗教思想史》(批准號:18ZDA)等。

編輯推薦:該書將關公文化形成的歷史脈絡進行了分析,是一部填補空白之作。關公文化是一種傳統民間信仰。在中國,供奉文聖孔子的文宣王廟很多;而在海外,武聖關公廟的數量和規模遠超過文廟。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神奇的文化景觀。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中國傳統文化是倫理型文化。關公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倫理型文化,倫理道德是其核心內容。關公的忠、義、仁、勇,滲透著儒家的倫理道德精神。千百年來,人們崇拜關公,本質上是崇拜關公高尚的道德人格。關公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關羽由人變神,可以說既順應民心民意,又符合歷史潮流。因此,關羽才會變為關帝,享配“儒佛道三教並尊,士農工商四民同拜”。

明末清初以來,關帝崇拜猶如一場無聲的信仰風暴迅速席卷神州大地,並隨著清末民初華人不斷移居海外,流播世界各地。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中國思想解放運動的逐步展開和改革開放國策的強力推行,關帝崇拜經過短暫三十年的沉寂之後,又重新在中國大陸勃然興起,並與海外四裔從未式微的關帝崇拜交相輝映,從而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一種雲蒸霞蔚的關帝文化景觀。在當今世界上,北至蒙古烏蘭巴托,南至越南河內、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澳大利亞墨爾本、毛里求斯路易港、法屬留尼汪島,東至韓國首爾、日本橫濱,西至美國紐約、加利福尼亞、德克薩斯州以及加拿大維多利亞、本拿比,都建有各種形式的關帝廟和擁有眾多的關羽信眾,堪稱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文化奇跡。如何審視這種歷久彌新的關帝崇拜現象?早在清中葉,文學家、史學家趙翼就發出這樣的感慨:

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暫,亦皆有運數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歿而為神,大概初歿之數百年,則靈著顯赫,久則漸替。獨關壯繆在三國、六朝、唐、宋,皆未有祀。考之史志,宋徽宗始封為忠惠公,大觀二年,加封武安王;高宗建炎二年,加壯繆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加英濟王,祭於荊門當陽之廟。元文宗天曆元年,加封顯靈威勇武安英濟王。明洪武中,復侯原封。萬曆二十二年,因道士張通玄之請,進爵為帝,廟曰“英烈”;四十二年,又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又封夫人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後”,子平為“竭忠王”,興為“顯忠王”,周倉為“威靈惠勇公”,賜以左丞相一員,為宋陸秀夫,右丞相一員,為張世傑。其道壇之“三界馘魔元帥”,則以宋嶽飛代。其佛寺伽藍,則以唐尉遲恭代。劉若愚《蕪史》云:“太監林朝所請也。”繼又崇為“武廟”,與“孔廟”並祀。本朝順治九年,加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今且南極嶺表,北極塞垣,凡兒童婦女,無有不震其威靈者,香火之盛,將與大地同不朽。何其寂寥於前,而顯爍於後,豈鬼神之衰旺亦有數耶?

接著,經學家、文學家洪亮吉也對關帝崇拜的日益興盛深表驚歎:

人有代謝,神亦有代謝。神代謝者,若周之杜主、漢之城陽景王、漢末蔣子文諸人是也。惟忠義之氣塞天地者,則曆百世如一日焉,神武(指關帝)與唐之張許、宋之岳忠武是矣,而神武廟尤遍天下。

清中葉以後的很多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與20世紀以來的眾多中外專家學者圍繞著趙翼、洪亮吉等前賢的感慨與驚歎,進行過各種視域的探討和詮釋,發表了許多引人深思的真知灼見。通過汲取、整合、提煉、概括以往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成果,我們發現經久不衰的關帝崇拜,其信仰核心和精神實質,可以歸結為四個大字:“護國祐民”。

與中國正統宗教佛教、道教不同,關帝既不像佛教中的釋迦牟尼那樣莊嚴肅穆,也不像道教中的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太清太上老君)那樣冷漠高遠,而是時時關注和盡力滿足世俗人們的各種祈求,大至國家安危,小到百姓生計,關帝都能在關鍵時刻“拯民生,捍災患,靈爽如一日”。“吉凶禍福,類多符驗,入其廟廷,睹其像貌,必為之惕神動,洋洋如在其左右。”因此,關帝才受到舉國上下的虔誠崇拜,成為既不分階級,也不分民族;既超越時空,又超越國界,得到世界華人華僑信奉的中華第一大神。

世界上的神靈,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人造的,另一種是人變的。前者如西方古希臘的宇宙神宙斯、戰神阿瑞斯、智慧神雅典娜、光明神阿波羅等,東方古中國的太陽神羲和、補天神女媧、追日神夸父以及掌管天庭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後者如西方基督宗教中的聖母瑪利亞、救世主耶穌基督,東方中國道教中的太上老君、張天師等。

在古代中國,從人變神,必須具備兩個先決條件:一是巨大的人格魅力,二是有口皆碑的豐功偉績,或者說必須是一位彪炳青史的超級英雄,並承載著顯示中華民族生命力的道德精神,三國時期的蜀國名將關羽正是這樣一位光耀千秋的歷史人物。那麼,關羽承載的是一種什麼樣的道德精神?究其道德底色和精神根底,那就是“忠、義、仁、勇”,即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任事以勇。

忠者,從字源上講,從中從心;從字意解釋,則為心無二致,忠心耿耿。關羽自與劉備結識、結拜後,始終對代表漢室正統的劉皇叔和蜀漢政權赤膽忠心,即使兵敗被俘,也矢志不渝,死得偉烈。

關於“義”,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是儒家亞聖的說法,將“義”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是為人處世的根本,是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傳統的理解,“使物各得其宜”,便是“義”。然而,具體到某一件事,何者為宜,何者不宜,人們的認識理解,並不完全一致。君臣有君臣之宜,朋友有朋友之宜,儒有儒之宜,俠有俠之宜,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的人們對“義”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然而,關羽之“義”則成功地滿足了上自帝王將相、文人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庶民百姓各色人等的不同要求,因而成為“義”的化身與人們處世行事的楷模。

對關羽的這種“忠義”道德精神,唐宋以來的文人撰寫了許多頌辭。其中,元末陶壽於順帝至元四年()為湖北應山縣關聖祠撰寫的碑文頗具代表性,既闡述了關羽的英雄足跡與忠義品德,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主流思想與輿論導向:

神(指關羽,下同)始事昭烈,為軍司馬。昭烈數失軍陷身,而神與之周旋,不避艱險。漢日浸微,妖星耀微,天下士子,雲趨以從,雖荀文若不免失正。神獨以忠義自許,乃能擇士君子所不能擇者。操雖敗紹,勢將有中原,欲與神共事,神不義其所為,辭重爵而出亡。列將雖微,舊恩必報,則其忠義之氣,凜千載而常存者也。神欲奮身殺操,劉主不可,卒用困躓,議者憾其失策。在荊州時,提兵討曹仁,擄於禁,操將避其鋒而徙都,則當時為漢諸侯能病操者,莫神若也。操非不欲身禪天下,而畏天下義士。士有義心,而勢不足以為病,則操亦不畏;勢足病操,而心不在漢,則操亦不病。惟神以忠赤之心,義倡其勇,以一州而北動中原,權不渝盟,漢事成矣。然則漢祚之少延,國之未墜,皆神之功也。神之將死,權欲留之,而彼之謀臣,皆知其終不為用。則忠義之志,不獨著於國中,而敵亦知之,非積誠有素者不能也。

亦如南懷瑾先生所說:

至如世所標榜關公之忠義,則於忠道之詮釋,不僅施於君臣之際,且可盡於人倫綱常之間。其於義道之影響,且可概於朋友之適而及於社會之則。是誠春秋大義之微旨,故關公之典範,終能由人道而臻於神明之尊,豈偶然哉?非徒然也。

仁者,從字源上講,從二從心;從字義上解釋,則謂二人同心、心心相印即為仁。孔子雲:“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關羽在鎮守荊州期間,曾頒行《勸農崇學》章程,包括《勸農規條》二十六條、《崇學條規》三十一條。關羽此舉,為的是讓荊州民眾“或為農為士,庶幾善用其心力,俾斯土有唐虞之風,三代之治”。其所懷仁愛之心與所施惠民之政,為荊州人民帶來了福祉,被荊州人民千年傳頌。

至於“勇”,則是自強不息、獨立不懼的品格。殺身成仁是“勇”,為國盡忠也是“勇”。關羽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刮骨療毒、視死如歸所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如神人一般。在戰將如雲、燦若星漢的三國時期,只有關羽的神勇氣勢被陳壽譽為“威震華夏”。於是,“忠、義、仁、勇”被中華民族認定的理想人格,便在關羽身上完美地彰顯出來,日月可鑒,婦孺皆曉。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關羽由人變神,可以說既順應民心民意,又符合歷史潮流。因此,關羽才會變為關帝,享配“儒佛道三教並尊,士農工商四民同拜”,並通過對關羽的崇拜,將其所承載的道德精神深深根植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之中,形塑著炎黃子孫的思想品質與道德操行。

從事關羽研究,特別是從事從人到神的關公、關王、關帝研究,前人留下的史籍較少,除西晉史學家陳壽撰寫與南朝劉宋史學家裴松之注釋的《三國志》關羽本傳和散見於其他傳記中的短短兩三千文字外,尚有南宋史學家鄭樵寫入其所著《通志》的《關羽傳》,另一史學家蕭常寫入其所著《續後漢書》的《關羽傳》,元朝史學家郝經在其所著《續後漢書》也寫有一篇《關羽傳》,以及元代漳濱隱士胡琦撰寫的《關王事跡》,其他資料基本上都是傳說故事或靈驗記錄,如果單以三國史籍立論,當然這些資料都不能征引。然而,正是這些看似不是“正史”記載的資料,卻代代相傳,越傳越多,越傳越神,並從中赫然走出了一尊令古今萬眾敬仰的關聖帝君。這是為什麼?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為我們提供了一把破解這個歷史難題的思維鑰匙:

以中國今日之考據學,已足辨別古書之真偽。然真偽者,不過相對問題,而最要在能審定偽材料之時代及作者而利用之。蓋偽材料亦有時與真材料同一可貴。如某種偽材料,若徑認為其所依托之時代及作者之真產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偽時代及作者,即據以說明此時代及作者之思想,則變為一真材料矣。中國古代史之材料,如儒家及諸子等經典,皆非一時代一作者之產物。昔人籠統認為一人一時之作,其誤固不俟論。今人能知其非一人一時之所作,而不知以縱貫之眼光,視為一種學術之叢書,或一宗傳燈之語錄,而龂龂致辯於其橫切方面,此亦缺乏史學之通識所致。

這是陳寅恪先生洞悉中國史學傳統而為治史者指明的一種治學路徑與治學方法,即“偽史料中,有真歷史”。

早在孔子著《春秋》時,夫子看重的是書中的“微言大義”,即背後的哲學思想,而不是全部的客觀事實,故晚明思想家李贄認為,《春秋》三傳都以解釋、凸現“春秋大義”而非提供歷史真相為目的。司馬遷著《史記》在為人作傳時,其敘事重視傳說資料,富有傳奇色彩,甚至有意追求傳奇性效果,從而使他筆下的歷史人物具有超越現實人生的想象性創造性質。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內篇》中說:“古之國史,聞異則書。”又說:“旌怪異……幽明感應,禍福萌兆則書之……此則事關軍國,理涉興亡,有而書之,以彰靈驗,可也。”因此,清初曾任荊州太守的雜劇家袁於令總結說:“文不幻不文,幻不極不幻。是知天下極幻之事,乃極真之事;極幻之理,乃極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

按照這一理路,解析歷史流傳下來的從關羽到關公、到關王、再到關帝的各種傳說和靈驗記錄,就會眼界洞開,迷霧廓清。為此,我在檢視這些流傳下來的歷史資料和參閱以往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歷史學、宗教學、民俗學、文學藝術等學科視域,經過深入思考和認真研究,將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由人變神:關羽的神化進程;下篇,護國祐民:關帝的諸種神職。上篇分為三大部分:一是縷述了關羽的英雄事跡及其對後世戰將的深遠影響,二是梳理了關羽的神化軌跡,三是闡釋了關羽走上祭壇的諸種表征。下篇分為九個部分,其中,前八個部分解讀與闡述了關帝作為戰神、財神、科舉神、治水神、司法神、送子神、移民神、會黨神的諸種社會功能;第九部分向世人推薦作為關帝崇拜與時俱進產物的“關帝文化節”,在當今華人世界所發揮的凝聚人心、團結奮進、振興中華的重要作用。

從事任何一種學術研究,對已經面世的相關成果,應該做到心中有數,並在參閱的過程中,向這些成果虛心學習、積極借鑒,從而融會貫通,力爭成一家之言,為人們留下一些“經世致用”的思想啟示。為此,我搜集了所能見到的“從關羽到關公到關王再到關帝”的各種文獻資料、研究著作與學術論文。這是一項學術基礎性工作,耗時長、費力多,然而使用之後,藏之己手,秘而不宣,不是我的做人做事原則。為此,我在本書末特設一個附錄,將我曾經閱讀、掌握的關羽研究資料,按時間順序編成一個“關羽研究論著目錄(—)”,以便於有志於關帝文化研究的各界朋友按圖索驥,共同享用。

在人類文明史上,沒有哪一個民族或文明共同體能像中華民族這樣,開創並擁有獨立貫通、綿延五千多年而不絕的文明歷史和文化傳統。古埃及文明的悄然消遁、古印度文明的昨是今非、古巴比倫文明的過早夭折,使得中華文明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幸存綿延的文明共同體和文化傳統。世界文明史和文化傳統證明,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以儒學為主導、儒釋道三位一體的悠久而宏大、多樣而融貫、古老而常新的文化體系,是人類文明和文化最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文化傳統之一。其中,關帝文化所承載的“忠義仁勇”的道德精神,所彰顯的“護國祐民”的責任擔當,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並不會因為社會與文化的淺層次與短時間的變動而出現基本存在形態的根本變更。因此,我們不僅要尊重、激活這一優秀文化傳統,而且更要“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因為只有這樣善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做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是為序。

目錄

上篇 由人變神:關羽的神化進程

一 關羽其人其事/3

(一)三國:“威震華夏”的時代英雄/3

1.年甲世系 耕讀傳家/6

2.追隨劉備 復興漢室/7

3.鎮守荊州 威震華夏/11

4.剛而自矜 以短取敗/16

(二)魏晉南北朝:爭相傳頌與相互比附的戰將楷模/19

二 關羽神化軌跡/23

(一)唐代配享,躋身國家武廟/23

(二)帝王敕封:“公”——“王”——“帝”/29

1.宋元封“公”、封“王”/29

2.明清封“帝君”、封“大帝”/51

(三)儒釋道三教的推波助瀾/69

1.釋稱“佛”/70

2.道稱“天尊”/83

3.儒稱“聖”/96

(四)民間宗教的渲染造勢/98

1.“伏魔大帝”/98

2.“武哲天皇上帝”/

(五)碑記楹聯、史學傳記與文學藝術的演繹鋪陳/

1.唐宋以來碑記楹聯中的關羽/

2.宋元史傳《關羽傳》中的關羽/

3.元明《三國志平話》《花關索傳》中的關羽/

4.元雜劇三國戲中的關羽/

5.濫觴於元代《關王事跡》傳記文學中的關羽/

6.元末明初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關羽/

7.明末清初彈詞《玉璽傳》中的關羽/

8.明清時期詩歌中的關羽/

9.明清時期戲曲中的關羽/

10.影戲中的關羽/

11.《三國志鼓詞》《鴻魔傳》中的關羽/

12.繪畫中的關羽/

三 走上祭壇/

(一)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關林·關陵·關墓/

1.頭枕洛陽:關林/

2.身臥當陽:關陵/

3.魂歸故里:關墓/

(二)關廟:祭祀關帝的聖殿/

1.當陽顯烈祠/

2.解州關廟/

3.荊州關廟/

4.東山關廟/

5.泉州關嶽廟/

6.濟南關廟/

7.北京關廟/

8.容美關廟/

9.新疆關廟/

10.西藏關廟/

11.臺灣關廟/

12.首爾關廟/

13.橫濱關廟/

14.檳城關廟/

(三)祭祀/

1.國家祭祀/

2.民間祭祀/

下篇 護國祐民:關帝的諸種神職

一 戰 神/

(一)抗倭/

(二)平叛/

1.平定民眾起義/

2.平定邊疆動亂和境外勢力入侵/

(三)邊塞將士的精神偶像/

二 財 神/

(一)財神傳說/

(二)關帝:“義中取財”獨占鼇頭/

(三)會館:山陝商人供奉與祭祀關帝的殿堂/

三 科舉神/

(一)“不殺士人”誓碑/

(二)維護正統/

(三)佑助科舉/

1.夢中感應/

2.簽占考題/

四 治水神/

(一)水神緣由/

(二)庇佑漕河/

(三)禦水護城/

(四)滅魃降雨/

五 司法神/

六 送子神/

七 移民神/

(一)走西口/

(二)闖關東/

(三)下南洋/

八 會黨神/

九 關帝文化節—聯結全球華人心靈的黃金紐帶/

(一)東山關帝文化節/

(二)解州關帝文化節/

(三)當陽關帝文化節/

(四)洛陽關帝文化節/

附錄:關羽研究論著目錄(—)/

跋/

(感謝商務印書館鮑海燕女史!)

渡邊義浩《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李曉倩譯)出版

伊藤 晋太郎《「関帝文献」の研究》出版

本號一個月內,即將停更,內容保留。

欲了解中古史獨家資訊,請關注以下賬號。

歡迎提供各類信息,聯繫郵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fz/2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