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话丨第期
一个名为“头上长草”的“卖萌神器”在中国迅速流行开,佩戴它的人们,似乎都在说:“快看,我萌得萌芽了。”时尚是一种表达,是人们内心反映出来的自我认知和需要。在最重要的头部做文章,比语言来得更直接、更大声。
图为年5月,伦敦塞西尔酒店,小厮们在整理仪表,为服务品质检查作准备。
代表胜利的“V”字符号在二战后期越来越受到青睐。图为刚刚剃上了V字型发型的3个美国兵。
年,法国诺曼底地区,美军登陆成功,四个士兵将头发剪成“地狱”的字母组合。
图为20世纪30年代,福建女子的头饰。据了解,该头饰可以用作当时女子的防身武器。
图为年,北京,意大利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与头戴时装帽的中国模特们。皮尔·卡丹是第一位来到中国的欧洲设计师,也是第一位在中国开欧洲时装展示会的人。这个品牌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图为20世纪80年代,广东美术馆,4个女孩的爆炸头发型。
图为年,北京,风靡一时的“威猛乐队”在长城合影留念。引得小学生们回头注视。
图为日本东京,几名“暴走族”顶着“飞机头”聚会。“暴走族”是源于日本的文化现象,他们喜欢在路上飙车。据观察,日本社会最不安定的时候,“暴走族”最多。
图为90年代,北京天安门,两名准备拍照的模特,其中一名将墨镜推到头顶。
图为贵州苗寨,成年女子给一名女孩梳头发以庆祝节日。
年10月,“第18届亚洲发型、化妆大赛中国队选拔赛”在北京举行。比赛期间,日本美发、化妆专家做了现场表演。图为日本化妆师加藤制作的“梦幻妆”,名称为“树的精”。
图为90年代,上海,一名留着怪异发型的女孩。
图为年,北京迷笛音乐节,一名留着“哥特”发型的青年。
图为年,郑州,几个小孩的“国庆发型”。
图为年9月27日,韩国仁川,仁川亚运会男篮复赛,中国对战日本,一名戴猫耳的日本女球迷场边卖萌。日本是“萌文化”的发源地,而中国青少年们将“萌”吸收了进来,衍生了自己的“长草”潮流——在压力越来越“重”的生活里,这一棵无厘头、小清新、卖萌的小草,瞬间召唤了难得的“轻”。
点击关键词,查看感兴趣的内容
朝阳群众丨阅兵村丨娘子军丨长安街丨四面佛丨留尼汪岛丨酒肉和尚丨致命电梯丨MH的天丨东北工人丨“大师”王林丨原子弹诞生丨冥王星往事丨希腊苦日子丨吃狗争议丨人蚊战争丨无人村丨中国股民丨高考状元丨留守童年丨狂飙青春丨王室“备胎”丨朝鲜二当家丨华人女首富丨告密者丨武疯子丨救助站丨可穿戴设备丨中国制造丨马桶丨健身丨绑票丨种菜丨樱花丨土豆丨文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fz/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