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为迎接“5.19”,加强对广大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科普宣传,5月15日,医院消化内科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以线上专题讲座、互动答疑的形式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科普指导,并就以生物制剂治疗为主的新型治疗方式进行介绍,近二百余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会学习。首先,医院消化中心主任王邦茂教授为会议开场,为广大患者送去寄语,向患者介绍本次患教会的目的和意义,并简要介绍了“天总”肠病团队。
医院消化中心主任
王邦茂教授寄语广大肠病患者
·IBD患者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
医院消化科谭华主任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可累及直肠、结肠、回肠甚至全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该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和CD的症状不尽相同,但治疗长期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是它们共同的达标治疗目标。IBD是一个进展性的疾病,长期管理至关重要。患者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更好的控制疾病,重新享受美好生活。自我管理包括“教育、饮食、药物、监测、运动”五架马车的共同配合,缺一不可。患者应保持正确心态,积极应对疾病,注重高营养的低渣饮食,提高运动积极性,遵从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
谭华主任介绍炎症性肠病科普知识
IBD的诊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一经确诊需积极治疗,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决策,患者应为自己建立健康档案,使医生和患者自己更加了解病情。如在疾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广大患者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与“天总”肠病团队专家进行咨询就诊。
IBD治疗开启新征程
曹海龙主任介绍IBD的主要治疗药物
曹海龙主任医师对IBD的药物治疗进行讲解,从IBD黏膜愈合的治疗目标到药物治疗方式,到主要治疗方法,重点讲解了常用的治疗药物,和新型的生物制剂治疗。肠道损伤风险高的患者应在治疗早期使用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种治疗IBD的新型药物,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炎症反应中的某一种分子起作用,是一种阻止人体炎症的特定蛋白质产生的抗体,分为系统性生物制剂和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曹主任在讲解中以《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建议意见》为基础对比了现在国内已上市的四种治疗IBD的生物制剂,即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维得利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在适应症、禁忌症、安全性即注意事项方面的内容,并对生物制剂使用中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科普。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广大患者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与“天总”肠病团队专家进行咨询就诊。
此次患教会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天津不同学科举行的近百场患教会中上线人数最多(人次),人均在线时长最长(累计分钟)的一场会议。会后“天总”肠病团队专家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详细的解答,根据患者需求会进行后续科普内容的制定,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5月15医院肠病科普患教会回放视频:点击链接直接加进入直播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jj/3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