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留尼汪 >> 留尼汪旅游 >> 正文 >> 正文

番伯姆一个梅县乡村里的法国医生

来源:留尼汪 时间:2020/10/8

此图来源网络

在广东梅州地区,人们的“客家话”口语中有一批带“番”字“洋”字的词汇,比如“番豆”、“番客”、“过番”、“洋油”等。这些词汇都与外国有关。而“伯姆”,则是对奶奶辈的长者女性的带着亲昵的称呼。在水车镇坑尾村,却曾经有位“番伯姆”,意思是来自外国的伯姆。

这还要从梅州古早“下南洋”那时候说起。清朝末年的时代,大清帝国摇摇欲坠,经历多场兵火的广东民生凋敝,两广总督岑春煊通告全省:“与其饥寒交迫,不如出洋就食……”。山窝窝里的梅州地区于是形成“下南洋”谋生热潮。

在这个热潮中,梅县水车镇坑尾村青年罗运秀在年左右跟随父亲飘洋过海,来到距离梅州约公里之外、非洲东南边印度洋中的法国属留尼汪岛,从事贩卖蔗糖的生意。

在这个异域他乡,罗运秀结识了法国少女哥万玛丽,他们相爱了。哥万玛丽是一位法国诊所医生的女儿,属岛上的上流阶层。在那个时代,积贫积弱的中国没有任何国际地位,华人普遍受到歧视。法国医生强烈反对他们在一起,无奈勇敢的玛丽态度坚决,反复抗争,其父只好勉强默许。

这对异国爱侣在留尼汪岛生活了20多年,生养了5个孩子,玛丽也成长为一位医生。当时华人始终没有在当地入籍的权利。年,生活了20年的罗运秀决定回国。感情真挈的玛丽告别父母,与丈夫携子女远渡重洋,来到了梅县水车镇坑尾村。从此,她再也没有回过故乡,再也没有见到过父母。

不幸的是,来到中国后,她生完第6个孩子后,罗运秀就因病去世了。坚强的玛丽独自抚养着6个子女咬牙留了下来,跟着家族亲友慢慢学会了客家话,学会了用梅县本地草药,运用自己的知识做药理分析,用工整的法文记笔记。她还带来了产前检查、产后回访以及消毒观念等先进的医学知识,成为了当地知名的妇产科医生。只要病家需要,她风雨无阻地出诊。老人们这样形容她的形象:绿眼勾鼻的高大女性,穿着灰色的法国风衣,披着客家蓑衣,戴着竹斗笠,照着榛火,挎着药箱走到产妇家中……

解放后,当地成立了妇产院,她一个人张罗起妇产院的工作,并坚持到年。老年的玛丽,被人们亲切称呼为“番伯姆”。

她还把儿女都送上了中国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长子罗应湘是红军古大存部的区连队教导,牺牲于年畲江暴动。三子罗应信参加了国民党抗日部队。四子罗应富和小儿子罗铨华均参加了解放军,经历了三年解放战争。

番伯姆在87岁时因年老离开了工作岗位,与孙女罗平相依为命。年初,番伯姆收到法国驻上海领事馆转来的法国亲人来信,信中表达希望她回留尼汪。时隔57年,番伯姆跟法国亲人联系上,重新勾起了她的乡愁。年,番伯姆刚到深圳准备前往香港坐飞机回留尼汪,却因心脏病发猝亡,享年92岁。她最终葬在坑尾村,与她服务了一生的客家大地长眠在一起。

来源:水车镇

点击下列关键词,即可查看精彩内容

叶剑英元帅纪念园

雁南飞茶田景区

桥溪古韵景区

雁山湖国际花园度假区

灵光寺旅游区

南寿峰健康产业园

麓湖山文化产业园

梅县佳禾现代农业园

南源世第

大观天下

梅县

美食

特产

自驾游

如果喜欢请点“在看”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ly/29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