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组合
(以科学家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的时间前后为序)卢煜明(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人)
×
杨千(当代艺术家)
薛其坤(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人)
×
王度(当代艺术家)
潘建伟(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人)
×
李晖(当代艺术家)
许晨阳(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人)
×
费俊(当代艺术家)
马大为(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人)
×
陈文令(当代艺术家)
联合出品
未来论坛
未来论坛是当前中国最具声望的民间科学公益组织,由一群崇尚科学、热心公益的科学家、企业家于年共同发起创立。自成立以来,未来论坛秉承“弘扬科学精神,助力科创兴国”的宏伟使命,全面推动产学研资政融合和大众科普事业发展,矢志作为科学面向公众的“传播人”、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对接人”、以民间资本激励科学突破的“推动人”。迄今已凝聚了数百位全球杰出科学家、顶尖投资人和卓越产业领袖,是中国唯一的商学跨界的科学公益平台。
锡纯公益
北京市锡纯艺术教育公益基金会是根据沈锡纯先生遗愿,由其亲属捐出沈锡纯先生部分作品,并在社会各界支持下筹资成立的一个艺术教育类公益基金会,是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的宗旨是:资助艺术教育,培养艺术人才,促进艺术教育发展。
策展人简介
顾振清年生于上海。年毕业于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年至年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总策展人及副馆长,兼任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艺术总监,年兼任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客座助理教授。-年任上海朱屺瞻艺术馆执行馆长。-年兼任《视觉生产》杂志主编、年受聘为第五届台新艺术奖决审评委、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年任北京白盒子艺术馆艺术总监。-年任北京荔空间艺术总监。-年任西安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学术馆长。年至今任厦门MOREART艺术馆学术馆长。年9月起至今任台湾艺术大学雕塑系客座副教授。现以独立策展人身份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21世纪以来,顾振清曾策展年广东美术馆“虚拟未来”展;年成都现代艺术馆“首届成都双年展”;年苏州美术馆“海市蜃楼”展;年北京今日美术馆“二手现实”当代艺术展;年挪威奥斯陆国立当代美术馆“轻而易举·上海拼图-”展;年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酷:创意在生产”国际艺术展;年韩国首尔市立美术馆“亚洲城市网络”艺术展;年英国利物浦双年展独立项目“中国馆”;年波兰“调解”首届波兹南国际双年展;年台北当代艺术馆“各搞各的:岐观当代”艺术展;年法国留尼汪双年展;年上海沪申画廊“心动上海”一汽大众-奥迪艺术大展;年法国留尼汪双年展;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米兰艺术与科学博物馆“原乡”中国当代艺术展;年乌兰巴托蒙古国家美术馆“乌兰巴托华语短片电影节”;年圣彼得堡俄罗斯民族博物馆“走出牡丹亭:中国女性当代艺术展”;-年上海中华艺术宫“天的那边:当今时代的蒙古艺术”展;土耳其伊斯坦布尔ZFotoFest国际摄影节;“乌兰巴托国际艺术节”。科学家简介
(以科学家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的时间前后为序)卢煜明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人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卢煜明教授生于香港,于英国剑桥大学取得文学士学位,再于牛津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在年,卢教授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科学家发现母体血浆内有胎儿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研究领域并致力于有关方面的研究。卢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已率先研发出无创性唐氏综合症产前诊断服务,透过先进的DNA测序技术,直接从母亲的血液样本中,包括胎儿基因组、甲基化及转录组排序进行分析以检测唐氏综合症。卢煜明并把这技术推进其他领域,其中以癌症检测特别有重要的发展。为彰表其科学研究成就,卢煜明教授先后获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荣衔、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衔、世界科学院院士、及港科院创院院士。卢教授亦曾获颁其他各项奖项,包括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年度费萨尔国王(KingFaisal)国际医学奖,及年度的里雅斯特奖(ErnestoIllyTriesteSciencePrize)。薛其坤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人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年生于山东蒙阴,年在山东大学获学士学位,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起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薛其坤是国际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自旋电子学、拓扑量子态、高温超导等。年至年任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年5月起任清华大学分管科研副校长。他是国际著名期刊SurfaceScienceReports、PhysicsReviewB、AppliedPhysicsLetters等的编委,NationalScienceReview的副主编。年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年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潘建伟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年3月出生于浙江东阳,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是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人。许晨阳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人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许晨阳,年生于中国重庆;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JánosKollár,从事代数几何研究。年获拉马努金奖。年获选庞加莱讲座教席,并被选为年ICM大会45分钟分组报告人。年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人。许晨阳教授发展了极为可观的理论和突破性技术,解决了一系列代数几何学中很多不同领域的重要几何问题,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同时为代数几何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马大为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美国化学会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副主编,Adv.Synth.Catal,Nat.Prod.Rep.,Chem.AsiaJ.,Tetrahedron/TetrahedronLetters等国际杂志的顾问编委。马大为,年生于中国河南,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和MayoClinic神经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部进行博士后研究。年回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马大为主要从事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及构效关系、有机合成方法学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等研究。已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余篇。年入选中科院首批“百人计划”,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曾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排名第一)。荣获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年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年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年N.C.Yang讲座奖,年美国化学会ArthurC.Cope学者奖。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人。艺术家简介
(以对应合作科学家为序)杨千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教师家庭,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年获得佛罗里达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年从美国纽约回到北京工作和生活至今。杨千是一位善于探索、勇于突破自己的实验性艺术家,从他回国后的早期作品“水珠系列”到随后的“动态绘画”、“双重绘画”和“纸屑绘画”无不反映出他不断突破自己的创新精神。近年来,他把探索逐步转向了多媒体和装置方面的实验。如他利用运动APP卫星定位的功能在大地上走出各种有意味的图像等等。曾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大展包括:西班牙塞维利亚双年展、韩国釜山双年展、波兰波兹南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德国ZKM当代美术馆“潜流-亚洲当代艺术展”以及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大展,并多次在纽约、伦敦、布鲁塞尔、成都当代艺术馆、今日美术馆、上海证大美术馆和三亚当代艺术馆举办个展。王度年12月生于武汉,年起工作和居住在法国巴黎。曾任教巴黎八大艺术系和法国布列斯特(brest)高等美术学院。王度作品的呈现方式包括,裝置,雕塑,摄影,多媒体等。他宣称的“我就是媒体,我就是现实,我就是图像”,可视为他作品观念的解读。他认为“全面媒体化的‘第三现实’正在构成一個需要不断重新定义的当代社会文化生态”。因而,他的作品是从不同的切点重新定义现实的一连串观念,也是他宣称的“我是大众和现实的发言人”的“发言”。王度的艺术传播广泛,有关其工作的评论,报道包括记录片等,见诸多种国际传媒(杂志、报纸、电视、电台,当代艺术家词典,画册资料等)。个人画册摘要:“王度杂志”WangDumagazine()“王度”WANGDU()“现实移植”transrealite()“无可奉告”()。王度在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美国、土耳其、瑞士、加拿大、中国等举办过近五十个个展,并参加过卡塞尔文献展、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展、威尼斯双年展、瓦伦西亚双年展等国际展览。李晖生于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李晖曾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荷兰Philips光美术馆,德国ZKM多媒体美术馆,德国瓮纳光艺术中心,新加坡美术馆,柏林ErnstSchering基金会,台北当代美术馆,意大利,法国,智利,奥地利,瑞士,韩国,日本,印尼等多家美术馆办过个展或群展。也曾参加过年上海双年展,釜山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国际雕塑装置展以及年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等国际重要展览。作品被多个重要机构和重要收藏家收藏,如皮诺基金会,Burgercollection,龙美术馆,余德耀基金会,台北寒舍艾美酒店等。并与德国大众汽车,F1赛事,Adidas等重要品牌有过项目合作,同时也参与过德国多特蒙德剧院之芭蕾舞剧《浮士德2》的舞台设计。费俊年生于中国湖北荆州,曾就读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科技专业方向教授,某集体首席创意总监,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策展人。费俊以艺术家、设计师和教育者的多重身份从事艺术与科技研究、教育与实践,他的艺术实践主要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ly/2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