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西华国医馆"↑免费订阅
天气转凉,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节奏也被打乱,而且气温的下降会导致胃肠黏膜血管收缩,使胃肠黏膜缺氧缺血,营养接收不充分,容易导致胃炎的出现或复发。
所以,秋季养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养成规律饮食的习惯,秋季还可以多吃以下食物,能帮助养胃护胃!
秋季养胃食材大盘点
1、花生
花生入脾、肺经,有健脾益胃、润肠通便的作用,适量食用花生有助于养脾胃和肺脏。
不少古籍中也记载了这一点,比如《本草纲目》就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
秋季吃花生,最好的方法是煮着吃。
2、红薯
红薯被称作“长寿食品”。而据药书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红薯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帮助促进肠道蠕动,可防治便秘。所以脾胃虚弱的人和便秘的人可以适量多吃些红薯。
3、板栗
板栗有“秋果之王”的美誉。
《本草纲目》认为“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
板栗养生法:早晚取几颗新鲜板栗,细细咀嚼,直到嚼到满口白浆,然后吞咽下去,长期坚持,就能收到很好的补肾效果。
4、南瓜
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补中益气。
而现代医学表明,南瓜中的果胶成分能保护胃肠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其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5、山药
俗话说“白色山药胜人参”。山药被称为“秋季第一补”,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效。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
三个养胃穴平时常按,健脾养胃
1.足三里,缓解胃部不适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四横指)、胫骨边缘,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专门改善胃的病症,比如胃胀、胃痛、食欲下降等。
2.腹哀穴,促进胃肠蠕动
腹哀穴位于腹部中线旁开四指,肋骨下缘的地方,触摸肋骨下缘会摸到明显的颗粒感。
腹哀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而脾主肌肉四肢,肌肉附着在腹腔的脏器之上,肌肉的张力影响腹腔的压力,腹腔压力正常,胃肠的蠕动才有正常的节律。
也就是说按揉腹哀穴能促进肠胃蠕动。
按摩手法:把手掌放在肋骨下缘,手掌凸起来,用掌指关节骨头位置,放到肋骨的边上,沿着肋骨的边缘擦。
3.章门穴,健脾暖胃
章门穴是脾的募穴,屈肘,双手夹住两胁,肘尖平行过去,和肋骨交界的部位,十一游离肋端就是章门穴。
章门穴是腹壁附着的外侧附着点,越是脾胃功能异常的人,这个位置越酸痛。而常按此穴则有健脾暖胃的作用。
按揉手法:按揉软骨的位置,出现酸痛或刺痛的感觉为宜,经常按一按,没有时间限制。
阅读10分钟,不如咨询一分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陕西省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协会员。曾先后获得中国中医突出贡献奖、中国中医特色名医专家荣誉奖、中国中医药优秀学术成果奖、陕西省卫生系统“创佳差评”、“医德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在长期的中医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
擅长治疗:
1、消化系统:慢性肝病,脂肪肝,转氨酶升高,慢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肠炎,返流性食管炎,结肠炎,便秘。
2、呼吸系统:顽固性咳嗽,老慢支,肺气肿,气管炎,咽炎。
3、妇科: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盆腔积液,带下病,痛经,乳腺增生等妇科常见病。
4、常见杂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盗汗,青少年痤疮,顽固性头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风湿痹痛,复发性口腔溃疡,男子性功能障碍等疑难杂症。在临床上都有准确的疗效。
出诊时间:周一、五全天西华国医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ly/2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