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门诊经常遇见有些患者反复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结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问: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呢?医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一种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大部分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症状。多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感染、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与急性肠炎、感染性肠炎不同。问:哪个年龄段的人群易出现该病呢?医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男:女约为1.0~1.3:1)。在20-30岁达到高峰,老年人也有相关病例发生,西方国家高于东方国家,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问: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溃疡性结肠炎呢?医生:目前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以遗传易感性为背景,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肠黏膜屏障损伤为中心,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复杂慢性炎症过程。问:除了粘液血便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还有哪些临床症状呢?医生:长期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和里急后重是UC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此外,肠外表现为皮肤病变(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症等)、黏膜病变(口腔溃疡)、关节损伤(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眼部病变(巩膜炎、葡萄膜炎等)、肝胆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石症等)等。还可出现如发热、消瘦、营养障碍等全身症状,青少年患者可见生长发育迟缓。问: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溃疡性结肠炎呢?医生:溃疡性结肠炎的明确诊断需要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全结肠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表现。结肠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活检是首选检查项目,也是最直观的检查手段。但需要排除克罗恩病(CD)、缺血性结肠炎、肠结核、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结肠镜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炎症的内镜特征为红斑,黏膜充血和血管纹理消失;中度炎症的内镜特征为血管形态消失,出血黏附在黏膜表面、糜烂,常伴有粗糙呈颗粒状的外观及黏膜脆性增加;重度炎症内镜下则表现为黏膜自发性出血及溃疡。缓解期可见正常黏膜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假性息肉形成,或瘢痕样改变。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黏膜萎缩可导致结肠袋形态消失、肠腔狭窄,以及炎性息肉问:除激素、氨基水杨酸类等药物外,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点是什么?医生: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久痢”的范畴,素体脾气虚弱是UC发生的病理基础,外邪(环境或气候因素)、饮食不节(洁)、情志失调等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中医治疗在健脾、运脾的基础上根据证型变化采用序贯或转换治疗。如活动期以清热化湿,调气和血,敛疡生肌为主;缓解期需兼顾补肾固本,佐以化湿驱邪。问: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哪些优势?医生:西药控制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炎症具有优势,但长期使用会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并且价格昂贵。中医整体观、个体化治疗思路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方面具有优势。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在规范使用西药治疗的前提下,若病情仍不能有效控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单用西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医疗费用;缓解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其复发率。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医生:饮食禁忌①粗纤维食物: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这样的食物有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②海鲜及奶制品: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③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未、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④油腻食物: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厌膳食脂肪量要限制、腹泻时不宜吃建议:①建议凡是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症状的患者建议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②建议起病8-10年的所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应行一次结肠镜检查,以确定当前病变的范围。如为广泛结肠型,则此后每2年复查全结肠镜,起病20年后每年复查全结肠镜;如为左半结肠型,则从起病15年开始每2年复查结肠镜;如为直肠型,无需结肠镜监测。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者,从该诊断确立开始每年复查全结肠镜。只要早期诊断,规范用药,定期监测,预防癌变也并非难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ly/3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