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一个被时间所遗忘的孤岛,六千多万年的奇特熔炼,创造了岛上神奇又独特的生命,它就是非洲第一大岛,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全岛由火山岩构成。马达加斯加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是一个人均年GDP只有-美元左右的国家,单纯从经济数据看,马国是名符其实的“赤贫”国家。中马年11月6日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
安齐拉贝
从留尼汪乘飞机,抵达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里佛。紧接着乘车五个小时,很晚才抵达马达加斯加第三大城市安齐拉贝。这座城市几百年来一直受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所以这里许多建筑都具有欧式风格。安齐拉贝的一大亮点是: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人力车,这一景观不能不提。这里的人力车夫被称为pousse-pousse,是法语。翻译过来就是“推推”意思,但似乎称为“拉拉”更准确些。这里的游客们经常会被蜂拥而至的人力车包围。
清晨匆匆看了一下该市的市容,就必须上车赶路了,前往全世界目前唯有那儿还依旧保存有成片猴面包树的穆隆达瓦。
在安齐拉贝独立大道上,有一座纪念一战胜利的独立纪念碑。形状像“舌头”,表示说话。18个小格子分别雕刻了18个民族的语言,代表马达加斯加18个民族大团结。纪念碑那里就有几辆五颜六色的人力车在等客。
一座法式建筑、一棵火红的圣诞树,别有一番情趣呢。
马达加斯加独立前的法国总督府,现在已经改做宾馆。
早上,离开了安齐拉贝前往穆龙达瓦,路途公里。因为道路崎岖难走大约要10个小时才能抵达。从中部高原向西部草原进发,一路上荒芜人烟,车辆也是寥寥无几,只有无尽的苍凉、无限的遐想,绝对是自驾爱好者的神曲之路。下面介绍一路的见闻。
途中常看到当地百姓在用最原始的方法淘金,每次都会有点小收获。
在马达加斯加,人们对牛有着一种特殊的、近乎狂热的崇拜。牛为财富的标志,牛头为国家的象征。牛像孩子一样要接受洗礼,一个星期中的某一天不能强迫牛去干活。在马达加斯加,平均两个人拥有一头牛。
这里的牛不用车也能拉货啊!
途中我们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小镇、村庄、部落。条件好点的地方盖的是当地特有的红砖房,差些的是土堆房,再差的就是茅草房。
好残破的茅草房。
木板房。房子大都没窗户。即便有,也没玻璃,只用塑料布挡一下。
当地人就是这样搭顺风车的。
小镇上的人,等车、运货。
马达加斯加早期人们的习俗是一个男人要生14个孩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这个习俗逐渐消亡,但大街小巷仍然满眼是孩子。
马岛是个女性做买卖的国家,大部分男人在马路上闲逛,妇女却不仅要背着、抱着、领着n个孩子,还得热情地向游客推销,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这么小的孩子已经知道帮大人干活了。一路上还真难得见到在地里干活的人。
自得其乐
马国孩子们的校服很“奇葩”哦。他们见到游客,就涌上来主动打招呼。
两个孩子见到一位外国游客在操纵无人机,进行航拍,他们很好奇,围过去细心琢磨,很想知道这是什么“宝贝”?
生活虽然贫困,可淳朴的孩子们把快乐和美丽的大自然紧紧地融为一体。
孩子们赤膊上阵,踢起心爱的足球像模像样。这里也许就有将来的球星呢!
穆隆达瓦——猴面包树
穆隆达瓦是马达加斯加西部的一个沿海小镇,因为猴面包树大道使得这里成为马岛著名的度假小镇。全世界有8种猴面包树,而马达加斯加就有7种,而有三种是穆隆达瓦地区特有的。猴面包树的树干非常粗壮,里面是用来储存水分的。但很多人对猴面包树有个误区,以为树干里面就是空空的,捅个洞就有水流出来。实际上猴面包树的树干跟甘蔗的构造差不多,水分都储存在植物细胞里面,不是以流动的状态存在。 著名的猴面包树大道其实就是一条泥路,但它穿过了全世界猴面包树最密集最壮观的区域。
猴面包树还是植物界的老寿星之一,即使在热带草原那种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其寿命仍可达0年左右。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树树龄都在年以上。不管长在哪儿的猴面包树,都能够顺利度过旱季,它木质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木质最利于储水。猴面包树是这个地球上最古老而独特的树种之一。
静静地等候全非洲最瑰丽的日落。
猴面包树大道一天中最热闹的就是傍晚,所有在穆隆达瓦的游客都会不约而同地集中在猴面包树大道,静静地等候全非洲最瑰丽的日落。夕阳西下,渐渐把大地染成橙色。
猴面包树学名叫波巴布树、猢狲木,是大型落叶乔木,主干短,分枝多。大道两边长满了有着八百多年树龄,高约30多米的珍稀猴面包树。猴面包树树冠巨大,树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树形壮观,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动物最喜欢的食物。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猴面包树”的称呼由此而来。
传说在天地混沌时期,高大的猴面包树因不向风雨低头并傲视一切事物而得罪了上帝,于是上帝一怒之下将它连根拔起,倒插在土中。结果稀疏的树根就这样暴露在空中,变成今天稀稀落落的枝干。即使如此它仍然保持它一贯的孤傲,不向任何事物低头,直挺挺的傲然独立于非洲草原上。
猴面包树,清告诉我,你有几百岁了?
有点像非洲妇女吧?
传奇的“情人猴面包树”,两棵树以非常优美的姿势纠缠环抱在一起向天伸展。当地人相信,若情侣在树下许愿,这两棵几百岁的情人猴面包树就会给情人带来长久的好运。
站在情人猴面包树旁,会有世上最幸福的好运吗?期待着!
我和你说一句“悄悄话”,躲什么呀?
当地人手工雕刻的“情人树”木雕。
穆龙达瓦的清晨,美丽的朝霞。
沐浴在朝霞中,坐着四轮驱动越野车前往穆龙达瓦的《奇灵地保护区》。
前往距离市区60公里的奇灵地国家公园,有三分之二的路是这种“搓板路”、“波浪路”。坐在车上颠得心都快蹦出来了。
不少老外租辆自行车,在这坎坷的搓板路上飞奔,不能不佩服他们的这种精神啊!
奇灵地保护区
距离市区60公里的奇灵地国家公园是一个年轻的保护区,它成立于年,6年开始向游客开放。穆隆达瓦孕育着独特的生命,这里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灵长类动物生活的密度非常大,随处可见到它们。奇灵地保护区内生活着11种哺乳动物,其中有四种狐猴。还有其它各种动物(全部当地独有),如90种蝴蝶和超过50种的鸟类等。那天我们在热带干燥落叶林、荆棘树林、红树林里穿行,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才能找到它们。
这是奇灵地国家公园的入口处。
在热带落叶林、荆棘林中艰难地、耐心地寻找“狐猴”。
忽然发现似狼似狐的两只“怪物”。
样子极其凶恶、丑陋。据向导说:这是食肉动物,捕捉狐猴吃、撕咬游客。当地人叫它“伏杀”
很想靠近它,但还是担心它向我扑过来。小声告诉它:别过来啊!
发现一只狐猴。嗨!我们是从遥远的东方来的,专程来看望你,请你下来,我给你拍照好吗?
“好吧,我下来”可是,你看!它那两只眼睛,对人类防备?怀疑?询问?亲热?莫衷一是。
奇灵地保护区内生活着4种狐猴。光忙着给它们拍照,也顾不上问他们叫啥名字了。
这一只“高高在上”甩动着长长的尾巴,不理人。
这只“欺人太甚”,竟然站到“太上皇”的头上来了!
“嗨!人,你别怕,我只想看看你,请转过脸来,好吗?”“不行,我怕啊!”
这种白色的狐猴,模样似乎显得有点优雅、高傲。
我不想理你。
背着小猴跳来跳去,不忘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
还有一种狐猴,白天躲在树洞里睡懒觉,到了晚上才跳出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它可能觉得自己长得太丑了,不愿白天被人看到吧?
喂!出来吧,我们一样喜欢你啊。我们要走了,再见了!
离开穆龙达瓦的那天清早,坐着小木船去当地一个非常贫穷的小渔村。坐落在一个小岛上,只能乘船前往,二十分钟。
一下小船,就看到高大的椰子树、破旧的木制渔船、一些没有窗户的茅草房。
这个渔村是非常典型的马达加斯加西部小村落,居住着《维佐人》,人们不富裕但是知足、快乐。
他们的世界是如此的小,小到只有这个小小岛,从童到叟,一辈子的时间都在这个一眼就能望到边的滩涂地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里只有少数几个人出过“远门”,也就是坐着这小木船来到镇上买点或捡些生活必需品,一辈子过着没有电的生活……。
一进村,几个孩子就围上来。我将事先准备好了一书包糖果,分发给孩子们。
他们主动站好,和你照相。
搂着两个贫穷但又快乐着的孩子,我心里忍不住隐隐一丝痛。
这位妈妈脸上涂了一层白粉,是一种植物磨成的粉。防晒、美容。母子俩多开心啊!
在村里遇到两位老人,没事时他们就在沙土地上席地闲坐着,我也感受一下席地而坐。
奇特的习俗:女孩到了15岁,如果有个男人抚摸她的乳房,女孩不反对,就算订婚了。(天哪!)这个漂亮的女孩刚刚订婚。
这位摄影师竟然比这位老渔翁年长近20岁啊。
这就是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里面什么家具都没有,地上铺一层草就是“床”。我见到了真正的贫困,但也见到了最真挚的笑容。直至现在,提起这次路途的印象,我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的就是那些孩子们的眼神、笑容,接着才是那些绝世的美景。
这是我们在穆龙达瓦下榻酒店的住房。是独立的一棟一棟木屋,面朝大海。别看像间茅草房,但里面设施完备、高档。
清晨起来趁着海边沙滩没人,聊发少年狂。荡秋千、跳舞、奔跑···。忘掉一切烦恼。
学着非洲人赤脚狂奔。
在细软的沙滩上,装模作样地练习老师教的舞蹈。
非洲朋友。左边是当地导游叫路易。右边是司机。在马国一直是他们陪同我们。两个人还常来中国做点生意呢。路易的中文很不错。司机很风趣,开车时总是不停地自言自语,他说这样开车时,就不会打瞌睡。
地道的非洲海鲜大餐。大块朵颐。
马国不但经济落后,许多事做起来没有规矩,没有章法。航空公司可以随意、临时改变航班。原本从穆龙达瓦向北可以直飞回首都。但无故取消这航班,改成先向南飞到图利亚拉,再换乘,等两个小时再向北飞回首都。我们快崩溃了。好在我们有“无比坚强的意志力和健康的体魄”否则····这是乘坐老式螺旋桨飞机,从空中俯瞰拍到马国贫瘠的土地。
首都—塔那利佛
塔那那利佛是马达加斯加的首都,是马国最大城市,也是行政、通讯和经济中心。马达加斯加语之意为“千人勇士城”。首都建在一窄长的岩石山脊上,地势崎岖。是一座具有亚、非、欧三大洲混合风格的城市。漫步市区可见高耸的教堂尖塔、挺拔成行的桉树,红瓦盖顶的民居和条石铺砌的路面,其建筑颇有欧洲城市风貌,而路上的行人的体态、容貌、头发和肤色,又使人似乎置身于东南亚,他们是“克里奥人”。同时,街上还有不少头发卷曲、皮肤黝黑的非洲人。
从下榻的酒店,拍摄到马国首都塔那里佛的一角。这时,一条白色巨龙平卧在城市上空,奇观。
这就是马国首都的街道,杂乱、破旧。
这是高档城区,都是殖民年代留下的法式建筑。狭窄的街道上,车辆满满的,经常堵车。
在这四个岛国中,马国的华裔、华商人数是最多的。设有专门的中国商城,中资商铺不少。
就连马路边上摆地摊的也在卖中国货。中国生产的粘鼠胶挺受欢迎呢!
远眺马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女王宫》
女王宫
女王宫是塔那市内最具有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景观,也是马国为数不多能被选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景观之一。女王宫雄踞在全城最高的山岭之上,俯瞰整个塔那市。女王宫修建于-年间,女王一世是第一位国王的遗孀,国王去世后,她开始主宰起马王国的命运。女王宫的设计和修建是由英、法建筑师来完成的,是典型的19世纪的欧洲巴洛克风格。
宫殿主体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内宫主体是由紫檀木建造的宫殿,外部的城墙全部由花岗岩石砌成。整体巍峨挺拔,气势不凡。令人遗憾的是,年1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掉了女王宫大部分的木制室内建筑和装饰。至今,耸立在那的只是女王宫高大的宫殿外城墙。残留的、仍不失华丽的窗门、廊柱,在向游人们诉说着她过去的辉煌。女王宫的全面修复工程从7年开始,至今也没完成。
女王宫大门
耸立在那的只有一场大火之后残存的女王宫高大华丽的窗廊门柱和空洞。但仍掩盖不了其过去的辉煌。
遇到一群小学生参观女王宫,认真做着笔记。
一个小男孩腼腆地伸出大拇指,和我做了一个友好的互动。
可爱的马达加斯加孩子们!
从女王宫城墙处俯瞰塔那那里佛。那个绿色的运动场是我们中国援建的。
飞往塞舌尔的飞机在等着我登机呢!再见了,神秘的马达加斯加!
点击文章开头的蓝色字《吕途》,再点击“查看历史消息”,便可以看到更多《游记文章》。或者点击《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ms/2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