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去法国,当地旅游局的人带我参观了几个地区的家庭旅馆,那次我们全程都住在极尽奢华且极具风格的各类城堡里,但看了那些家庭旅馆,我们觉得它们有太多城堡没有的好处。记得波尔多的一家,完全是豪宅的架势,一个两层的乡间别墅,只有一楼的一间房用来出租给旅客,配置相当豪华,既有酒店的所有便利,又有家庭的各种温馨,二楼还有一间专业的电影放映室。出门来,经过一段悠长、缓慢的坡道草地,是可以遥望远山的私家游泳池。主人夫妇为我们张罗着各种自制甜品,两个孩子在山坡和屋里四处乱串着游玩……旅游局的人当时管这些家庭旅馆叫“bnb”,即BedandBreakfast,只提供床和简单早餐的家庭旅馆,其实真正入住之后就会发现,他们提供什么、是否简单,完全取决于主人,并无统一样式,有多少家家庭旅馆,就有多少种可能。
后来才知道,Airbnb在那之前一年(年)便已成立于美国旧金山,是专门为旅行者寻找并出租有闲置房源的房屋租赁社区。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来自个国家、近3.4万个城市的房源信息,成为旅行时越来越流行的下榻方式,并蔓延至中国。
这期“行李”,我们请我们的好朋友、旅行达人老杨为我们讲述他在欧洲旅行时入住Airbnb几户人家的故事。看完他的经历,你也一定想在下次旅途中亲自一试。
(因为旅途漫长,也为了方便、自由,老杨和女友沿途多用自驾方式。)
Daisy嘱我写点关于在欧洲住老百姓家里的故事,老实讲,都是一些柴米油盐的小事,但也值得絮叨一下。老百姓的小事情,也是世界拼图的一部分,虽小,但不可缺。
我和女友Z,年末在欧洲旅行2个月,才住了3晚旅馆。少数时间做沙发客和住朋友家,绝大多数日子,都是通过airbnb网站寻找当地人家的出租房间打尖。作为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我和Z基本上放弃了博物馆、美术馆等景点,无他,艺术和历史修养不够,看来看去,都是死物。而穿堂入室就不一样了,物件摆设,人文风貌,哪一样都比博物馆要生动鲜活。因为它是当下的,可以聊得着,品得到。
我们通常的方式,就是在做晚饭时邀请主人尝尝我们的中国菜——因陋就简,用心去做就是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能赚到一份房东做的甜点或者当地菜。边吃边聊边观察,还是能接近他们的生活。下面就捡几个印象深的给大伙说说。
(老杨携女友住遍了欧洲的各种家庭旅馆)
阿尔卑斯山脚下一间年历史的旅馆
在瑞士头一天就开出了多公里,几乎纵贯瑞士南北,来到了伯恩州一个叫Konolfingen的小镇,之所以来这里,完全是被房东标注的“HistoricalFarmhouse,dated”给吸引了。一路风景无限,穿越阿尔卑斯山的怒长的隧道,看到雪山和湖。但是来到农场,还是给镇住了,不远处是森林,渐近是青草地,牧场,教堂和民居。
这可真是年的老房子,房间里的家具上标有年份,取暖需要生炉火,烧劈柴。房屋外结构,看似修补过不少次,房顶、壁和栏杆上的木板都历经沧桑。最妙的是,我们房间隔壁就是牛棚,每次出门上厕所,都得接受大牛“查理”的目送。
房东艾力克是被太太娜塔莉从农场里叫出来的,艾力克很健壮,满手茧子。瑞士是全民兵役制,即便是退役后,也要在10年内分8次,每次3周做义务兵。当过兵,你就可以拥有武器了,就存在家里,战时就可以上战场。所以说他们民风彪悍,一点不为过。他继承了祖产,拥有两个大农场。有拖拉机,也有宝马车,从一个农场到另一个农场,还得开车去。娜塔莉实际上年才嫁给艾力克,这个51岁的女人是来自加拿大的美国人,印第安血统,此前有一女一子,已经当上了外婆。她能讲5种语言,以教英语为生。嫁给艾力克后,因为喜欢骑马,老公就买了两匹马放到农场里养,又把老楼旁边的自住木楼二层给装修一新,从外看跟老楼一脉同宗,但里面完全美式风格。做饭时,娜塔莉放上了美国乡村音乐,孜然土豆片的香味和油烟弥漫在美式装修的瑞士木屋里,天下大同了。
晚饭,艾力克的老妈妈一定要从楼下上来。娜塔莉解释,老太太从来没有见过中国人,所以,这次一定要来看看。放心,她吃的像鸟一样少。
老太太上了岁数,步履蹒跚,虽然是农夫之母,但一样保持着体面,头脑也清醒。通过娜塔莉翻译,问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听说中国人吃狗肉,是真的吗?我回答,部分人是这样的。艾力克插话,我告诉你们,在那边的镇上,部分人有吃猫肉的习俗。老太太的第二个问题是:你们有信仰吗?我老实答,我们俩没有信仰,但我个人相信有神灵存在。很多中国人也没有信仰,或者他们的信仰是“钱”。大伙都笑。只有老太太坚持问,没有信仰,那你们拿什么来传递给你们的孩子呢?娜塔莉对婆婆的这个问题有点不太好意思。我哈哈一笑:通常,中国人会拿房子和钱来传给下一代的。
晚餐结束,我们送了娜塔莉夫妇和老太太各一个中国结小挂件。老太太很是高兴,当即挂到了胸口的纽扣上。
回到房间,炉火正旺,房间很暖,小灯照射在木桌上,正宗瑞士巧克力闪耀着诱惑的光。室外温度很低,只好下了决心,晚上绝不起夜撒尿。天近黎明,被冻醒,看到炉火已熄。起床添柴引火,突然间觉得,劈柴生火养马当兵握枪,真男儿也。又想起饭桌上,老太太对我帮厨感到惊讶,娜塔莉解释:在瑞士,男人是从来不干厨房的活的。呜呼,不知是否为中华好汉丢了脸。
(老杨和女友下榻的老宅主人艾力克是地道农民,他的太太娜塔莉来自美国。这两匹马是艾力克送给娜塔莉的礼物,就悠闲地生活在自家的牧场里。)
瑞士的一对德国情侣
瑞士的自然风光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相机拿出来,对着那片有层次的雪山绿地木房农场畜群,根本用不着构图,随便拍就可以拍出好片子来,每张片子都像是油画。瑞士的风景不是那种波澜壮阔的,但于我是“见景息心”,看到后就觉得平静至斯,必须得在这里待待。但是,在瑞士生活,得需要钱,这里真是贵的出奇。
我们在卢塞恩的房东是一对德国情侣,Filex从事家具生产业,喜欢打英式橄榄球,是个硬汉。Andra在学校做校工,是个漂亮姑娘,喜欢旅游。两年前,俩人在非洲的纳米比亚认识,其时Filex在纳米比亚工作。俩人决定回到欧洲时,Filex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上海,一个是来卢塞恩。Filex选择了后者,生活环境是很大的原因,“当然,我知道我在上海可以赚得多点,而且那里更时髦。”
卢塞恩跟上海比,当然是小农村了。他俩租的公寓约有80平,在阳台上,就能看到楼下的农场,走不远是卢塞恩湖。湖边多是庄园、别墅等豪宅。穿过楼下的小径能走到城堡和葡萄园,湖边大片天鹅悠然自得。天蓝水清,空气凛冽。作为一个经常要跟外国人解释“雾”和“霾”区别的北漂,我还能说什么。除了感叹神有点偏心外,就只能用我的最高评价语系说一句:真TM好!
但是享受这些也需要代价。这个公寓的租金是一个月瑞士法郎,约为人民币10元。Filex的月薪约为瑞士法郎,Andra其实并不喜欢学校的工作,每天对着吵闹的大群孩子,太烦。但还得坚持着,除此,她还有另外一个兼职,够忙。餐馆的价格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高的,俩人平常多在家里做饭吃,这样最划算。她的冰箱里,还放着几包速食虾饺。
谁都不容易。
(在瑞士的乡下老宅)
上海姑娘与巴黎先生
在大巴黎,我们住在郊区默东,房东是上海姑娘QI和她的法国丈夫REGIS。REGIS在山东泰安工作过两年,认识了QI。后来QI到法国留学,REGIS也返国,结成伴侣。俩人买的房子装修得很别致,充满了小情趣。我头一次遇到这种跨国姻缘,不免好奇。QI在一所私立学校当中文老师,现在中文挺热,他们的校方就觉得汉语以后肯定有用,就设置了这门课。QI也是,她并不打算拿法国身份,就拿中国护照,坚信中国的未来一片光明。一次吃饭,趁REGIS不在,偷偷询问文化差异,QI先是对法国人的拖沓和工作效率大加吐槽,然后乐呵呵地说,逢年过节去婆家探亲,老太太一高兴说:走,出去吃饭吧。心想怎么着也得来个法式大餐吧。结果给带到一家可丽饼(类似煎饼,经常裹巧克力)店,吃吧。一张不够吃?再来一张。
这吐槽无伤大雅,只是生活习惯不同而已。后来跟REGIS一起吃饭,问在高晓松的《晓说》里,说法国男人特别浪漫,习惯把安全套放到有专门袋子的袜子里去,是真的么?REGIS斩钉截铁:从没听说过。另外,他有没有告诉你们,法国人不喜欢洗澡,法国人还特别喜欢吃青蛙腿么?
REGIS并没有参与饭后聊天,因为第二天他要去面试,想跳槽了。那几天他总是早出晚归,很难见到(后来在南部小城尼姆,工作日早上7点多开车出门,路上已经开始堵车了)。法国人不喜欢工作的固有印象有点淡化,活还是得干,毕竟得拿工资过日子。但是,他们吃饭的时间可能长了点,包括午餐。
(在另一个城市,房东夫妇带老杨和女友在城内逛了3天,老杨教他们简单的中文,并许诺来年他们来中国时,一定以二锅头伺候。)
一对“同志”间的脉脉温情
在南法的小城尼姆,我们的房东还是一对情侣,不过是同性之爱,丹尼尔和克里斯托弗。他俩住在郊区的一栋小楼里,院子里还在修小泳池。室内装饰既精致又用心,处处体现品味。丹尼尔是房产销售,克里斯托弗是物理老师,俩人都是大个子。傍晚和早晨,丹尼尔都会开车去接送克里斯托弗。晚上回来一起装饰圣诞树。丹尼尔对我们是极其贴心和热情,所有一切都让人如沐春风。晚上邀请他们吃饭,做了顿最简单的炒面,意大利面条和青红椒猪肉一起炒了吃。端出来一看就觉得寒碜了——长条桌上摆了4套西式餐具,蜡烛已经点上,葡萄酒开好,他俩共同布置的圣诞树在旁边一闪一闪,买好的马卡龙和自制的苹果派是餐后甜品。好在Z手艺精湛,丹尼尔优雅地吃,克里斯托弗看来是喜欢吃这个,一直坚持到最后,额头都吃出油光了。俩人都已中年,前额均秃。我也顺便普及了“聪明的脑袋不长毛”的中国典故。一片笑声中,我看到丹尼尔往克里斯托弗的盘子里送着甜品,可能是后者喜欢吃。而我呢,问Z:好不好吃?Z说:好吃。于是,我的叉子就飞到她的盘子里去抢了。直男,没救!
不好意思打听他俩之前的故事,猜测也是经过一番风雨波折才走到一起。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巴塞罗那时入住的家庭旅馆就在大名鼎鼎的“圣家堂”对面,每天早餐时就可以瞥见对面施工的大教堂。)
在南美亚马逊邂逅的葡萄牙伴侣
努诺问我们,你们俩结婚了么?我们说没有。玛格丽塔说,我俩也没结婚。
什么?我一直以为他俩早已是老夫老妻了。玛格丽塔说:婚姻,那不过是一张纸而已。
玛格丽塔39,努诺41,生活在葡萄牙最南端的小城FARO。8月份,我们在巴西的亚马逊丛林旅行时,和他俩一个团,就此结识。他俩人很善良,愿意和人交流,处得不错。当时努诺知道我们接下来计划去欧洲,就说:来吧,到我家,咱们去海边。
为了这一句话,我们就把此前根本不知道在哪的FARO当做在葡萄牙的唯一旅行地。热情的努诺夫妇让我们白吃白住,领着我们看了FARO“最好的一面”,这里有全欧洲最好的沙滩。第二天,又特地体验了一下他们的固定节目:周末自行车休闲之旅——欧洲人真是爱自行车,小径上都是骑行的人们,设备专业。只有我俩穿得像是去买菜。我们骑车进入了国家公园,那里有一片湿地,旁边是一群高档别墅区,配套高尔夫球场。努诺指着那些房子说,这些房子都是以百万欧元起价的,我们根本买不起,住这里的95%都是外国人。葡萄牙经济不景气,政府通过置业换绿卡来提振市场。我猜那里一定不乏中国人。
虽然那是一片富人区,但并未封闭,我们骑行路线就要穿过一片高尔夫场地,场地内有人正在挥杆,想必就是传说中的富人了。我们骑车穿过,各不相干。
那天来回22公里,累死个人。
其他时间,我的印象就是在无穷无尽地喝各种各样的葡萄牙葡萄酒,整天都是微醺状态。最后一天,我们做了酱辣椒炒火鸡肉,香菜牛肉,孜然土豆片和鸡蛋西红柿4个中国菜作为回报,当然少不了葡萄酒了。
趁着酒劲,我问了一个很私人的问题——他们大公寓,价值约15万欧元,贷款30年,每月交银行欧元——这个大公寓,对你们来说困难么?努诺放下了酒杯:我是一个工程师,为政府工作,一个月薪水是欧元。玛格丽塔在FARO出生,但本地难找工作,在里斯本上班,只有周末才能坐3个小时回来。她在里斯本也有个房子,收入比我高些,每月还房贷元。你知道,有了房子,你就没有自由了,不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他俩喜欢旅行,每年年假都要出国。3年前到了中国,恰逢黄金周,从西安到成都,只买到了一张硬座票,只能轮换着坐。
他俩至今也没决定要不要孩子,努诺说,在葡萄牙养孩子也不轻松,一个孩子一年最少需要欧元,而政府每月才补贴约50欧元,杯水车薪。
玛格丽塔补充道:我们的收入算是中间水平,但是,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如果我们想旅行,就得存钱,那也意味着我不能选择去买新衣服了。
我说:我们也一样。
第二天告别他们,开车返回马德里,高速公路旁边多是橄榄树,郁郁葱葱。那些历史悠久的小镇老城,无不显示欧洲的深厚底蕴。但经济危机阴影未散,想想,我们走过的一路,当地人都在说工作难找,同时打几个工的很多。风水轮流转。但我看到,无论城里乡下,收入多少,房子大小,欧洲人更会生活,也更会享受生活,家里都拾掇的干净熨帖,平常上街喝杯咖啡,晚上做个精致晚餐,周末去滑个雪。那份从容气度,真不是暴起暴落的国家民众所能比的。
(在巴西境内的亚马逊雨林遇见这对葡萄牙夫妇,当时想约去他们葡萄牙的家中做客,数月后,老杨和女友如约探访。)
为什么旅行时要选择Airbnb?看看老杨的经验。
最初选择Airbnb,是去年在美国旅行,发现如果是两人,即便选择最便宜的青年旅馆的床位,加起来的费用也要比我们选择一个Airbnb的出租房间要贵,更何况,出租房有私密空间,有厨房让你做饭(这也是省钱大项)。到了欧洲,更是如此,我们通常能在50美金以内找到一个位置好、设施全的好房间(同等地段的旅店不可想象),比如在巴塞罗那,我们住的房间在顶层,有一个巨大的露台,每天在那里吃阳光早餐,都可以欣赏到几百米外的“圣家堂”的施工进程。在一些特别昂贵的城市,你可以退而求其次,只要在地铁附近,也非常方便。
Airbnb有详尽可靠的互评系统,你可以根据这个评分来判断房东是否靠谱,以减少风险。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不会做小白鼠的,只有有评论、且评论不错的房子,我们才会选择。
因为多数Airbnb的房东并不是专职经营,所以,在预定时要注意提前量,否则房东很可能来不及给你回信或者耽误沟通交流。
于我们这些住户来说,也得抱着尊重、开放的心态。首先,大部分能通过AIRBNB出租房间的房东,都是热爱旅行,或者渴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外部世界、交朋友的人。我们语言很差,但也基本上很愿意和他们瞎聊天,增进感情。经常会得到人家的类似甜点或者小礼物的馈赠。当然,也不是每个房东都热爱和你闲扯,那么保持距离和私密感就很重要的。其次,我们从不把Airbnb当做旅馆,而是做客朋友家。所以,无论是卧室、卫生间还是厨房,使用时都尽量保持干净整洁。这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超级好评,好处是,你以后订房间会很容易,因为房东会参考这些评价。
老杨:原资深记者,辞职后开始四处旅行,最初前往国内、东南亚一带,并以《路人甲》一书纪念,追忆旅途中遇见的各色人物,14年开始和女友前往美洲和欧洲开始了更为漫长的旅行,沿途见闻可见老杨个人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ms/2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