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虽然不同的人群需要的菌株种类不太相同,但是以下的菌株是普遍适用并经过科学论证的。
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这是乳杆菌属物种中最重要的菌株,它容易在小肠壁上定居。它支持营养吸收,有助于消化乳制品。
长双歧杆菌(B.longum)-是成年人消化道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有助于保持肠壁的完整性。它作为毒素的清除剂特别活跃。
双歧杆菌(B.bifidum)-这种在小肠和大肠中发现的菌株对于乳制品的健康消化至关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消化乳制品能力逐渐下降,这一点尤为重要。双歧杆菌对于将复合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成身体可以更有效使用的小部件的能力也很重要。
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这种菌株被称为首要的“旅行益生菌”,可以帮助防止偶尔的旅行者腹泻。
发酵酵母菌(L.frmntum)-这种乳杆菌菌株有助于中和消化的一些副产物,并促进肠道细菌的健康水平。
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为什么要补充益生菌?通过上面的描述,简单来说: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量时,能给予宿主健康作用。那到底是什么机理呢?
要知道,在人体的肠道内,大约存活着万亿个细菌。
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根据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分成三种: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正如大多数人知道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都属于有益菌。
但肠道菌群状况是随着年龄变化的,研究发现,体内益生菌占总菌数的比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婴儿时期高达99%,青少年时期保持在40%左右,中年时期降至10%,开始出现体衰多病的迹象,60岁以后仅存1%~5%,频频发生严重疾患。肠道中的有益菌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映一个人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也就是说益生菌一直都存在于体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比例失调,从而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策略之一,就是要恢复益生菌在体内的数量和比例。
婴儿是重要人群:
众所周之,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而不同年龄段所出现的健康问题也不尽相同,解决办法也各有侧重。
0-6岁婴幼儿童是一生中的窗口期,也属于“免疫不全期”。
此时期胃肠功能、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机体抵抗力较弱,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肠吸收不良及感染性疾病,在此阶段通过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持益生菌的优势地位,对婴幼儿童健康影响极大。
如宝宝有以下症状,适量服用益生菌产品可能有用:
1.腹泻。腹泻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补充益生菌可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2.消化不良。由于宝宝胃肠道消化功能较弱,益生菌可以促进消化。
3.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同时也会杀死身体里的有益菌,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菌群平衡。
成人也需要补充益生菌:
1.针对腹泻:
益生菌可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保持健康的胃肠道内环境,益生菌竞争抑制有害菌,与病原菌争夺营养物质,并占据肠道可用空间,阻止病原菌的粘附和通过。益生菌可产生抗菌物质,降低肠道PH值,造成局部酸性环境,从而杀灭有害菌,减轻腹泻。
并且,益生菌还可以促进SIgA分泌,与相应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或致敏原结合,阻止病原体或致敏原粘附到细胞表面,增强肠道免疫屏障功能,帮助机体清除致病微生物和潜在致敏原。
同时,益生菌可以分泌乳糖酶,帮助消化乳糖,减轻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胀、腹泻等。
基于以上,益生菌可以帮助缓解感染性腹泻(包括各种细菌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性腹泻,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秋季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乳糖不耐受性腹泻,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腹泻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补充益生菌。
2.针对便秘:
益生菌可以帮助改善和减轻便秘,是因为益生菌能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形成微生物保护层,抵御外来有害菌定植肠道,抑制有害菌生长。
另外,益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乳酸、醋酸及其他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形成肠道酸性环境,促进肠道正常蠕动,缓解便秘。基于以上,益生菌可以帮助缓解肠道菌群失调和肠蠕动减慢引起的便秘。
同时,益生菌能分解益生元产生水分,使大便柔软湿润,从而缓解大便干燥。所以在服用益生菌的同时,增加运动、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粗娘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非常有助于益生菌发挥更好的作用。
如果是长期不能缓解的严重便秘,要排除可能患有的肠道疾病,如肠道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等)。
3.吃了抗生素之后: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和炎症的药物,疗效非常显著,自从它诞生以来已经将无数病人的生命从感染中解救出来。
然而,抗生素在杀死病原菌的同时,也将肠道内的细菌一同杀死了。而且,由于多品种、大剂量地使用抗生素,产生出了许多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所谓的菌群失调现象,一般是指从过去的常在有益菌占优势的状态,变为有害菌占优势的状态。它原本的意思是指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生活等原因引起的有害菌增加的状态,这里专指因为抗生素引起的。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吃了抗生素后,及时补充足够的益生菌,尽快恢复肠胃道菌群健康。
4.包括免疫力提升:
您曾经是否想过免疫系统都在您身体里的哪些部分运作呢?
虽说身体里会有不同的抵抗力来维持您的健康,不过存在于您免疫系统里大部分的抵抗力(超过70%!)却都在消化道里。那也正是您体内大部份有益与无益菌群存在的地方。只有当您体内拥有健康与平衡的益生菌菌群,免疫系统才能得以保持强健。
5.难以想象,居然对生殖道疾病也有帮助:
益生菌对于维持人体内菌群的平衡非常重要,如果有害菌数量增加,使得菌群失去平衡,那么会导致女性的健康受损,主要表现在免疫力降低,妇科炎症多发,体内毒素堆积等等,科学地补充益生菌对于女性健康非常有益。
益生菌能够有效提升女性机体免疫。益生菌能够刺激女性体内负责免疫系统的调节性T细胞发生反应,增强女性生殖系统固有免疫机能,使得外来和机体内部的细菌及病毒无法穿过生殖系统达到体内,减少炎症发生。
益生菌有益于维持阴道酸性PH值。益生菌能够使阴道和宫颈保持在PH值4.5或者更低,这种酸性环境对女性生殖系统有利,而感染性致发炎菌株和其他病原体则无法存活,从而避免炎症发生。
益生菌产生拮抗作用,赶走有害菌。益生菌能占领有害菌在阴道、盆腔等生殖器官的黏附位置,争夺生存空间,从而遏制有害菌、病原体的生长。
如何选择益生菌?国际上对益生菌的定义是,只有活的、有足够数量并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菌种才能称之为益生菌。人们常用“三个标准”来判断益生菌酸奶是否有效。
1.看菌种,菌株
A、选择真正的有益菌
身体里的细菌分有益菌(对生命有健康意义的菌)、中性菌、有害菌(对生命有害的菌)三种,当这些菌保持和平共处时肠道就健康。
中性菌:间接对益生菌或者身体产生好处的菌,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对身体产生坏处,所以也叫做条件致病菌(微生态制剂)。它们没什么立场,当人身体条件差,免疫力低的时候,这种菌就会偏向有害菌;它们还有强大的耐药性,不容易被杀灭。因此此类菌需谨慎使用,如妈咪爱中的粪肠球菌。
B、选择标有菌株的益生菌
益生菌都是按属、种、株三个层次划分的。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益生菌的标示应该包括菌株名,因为益生菌的功效更多地取决于是什么菌株。”
比如,乳双歧杆菌(B.lactis)和婴儿双歧杆菌(B.infantis)属于两个不同的菌种,在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上,后者比前者有效。
短双歧杆菌BBG-(B.brvBBG-)和短双歧杆菌M-16V属于两个不同的菌株,前者对于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无效,而后者是有作用的。
C、选择卫计委认可适用于婴幼儿的益生菌
根据卫生部相应公告,截止到年,我国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益生菌只有7个菌种,包含9个菌株(在年之后陆续新增)。
2.看菌种,菌株活性
如果不是活菌,最多只能调理消化功能,甚至根据菌种不同,死菌也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给小宝宝选择益生菌一定要擦亮眼睛。
保存益生菌活性的技术,主要有三种:
冷冻干燥技术:益生菌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是一个较低温度技术,这是最常用的技术,如果存储得当,益生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低水活性保护技术:将益生菌中的自由水分降到最低,使其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甚至休眠的状态,滴剂一般采用这种技术;
微囊包埋计划:是在冷冻干燥技术上,在每一个很小的益生菌单位上包埋一层保护膜,使其更好的穿过胃肠道。这一项对厂家实力要求很高,因此一定要选择大厂家、大品牌益生菌;
2年3月中国卫生部发布了卫法监发〔2〕84号,益生菌类保健食品评审规定第十条明确指出:
不提倡以液态形式生产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活菌产品,因益生菌已经过科学实验认证液态存活非常难,且益生菌怕水,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益生菌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冷藏运输,或者在超市冰柜冷藏柜中的益生菌粉状,而其他一些液态饮料以及网络销售的无冷藏运送的产品益生菌存活非常低,益生菌的载体最好是片剂、胶囊和粉末。
3.看数量,性价比
人体的消化道环境很复杂,在经过胃酸、胆汁等环境后依然能存活的菌株,才能到达大肠发挥其功效。如果摄入的益生菌数量过少,可能达不到期望的效果。
国家食药监局年发布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中明确规定:
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质期内活菌数目不得少于10^6CFU/mL(g),也就是万CFU/mL(g)。
我国乳酸菌标准明确规定,酸奶中活菌的数量要达到每毫升万个。否则,就不能保证最终到达大肠的活菌量,也就无法保证功效。
4.看辅料:搭配益生元,不含过敏物质
辅料中如果搭配益生元,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等,能进一步增大益生菌的作用效果,同时不含有牛奶、鸡蛋、乳糖、麦麸等易过敏物质。
益生菌怎么吃?1.和益生元一起补。通过益生元来促进益生菌生长是“活菌外养”瓶颈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避免菌群因高温与胃酸刺激的大量死亡与本体菌群对外来菌群的抗拒,从人体内原生增殖益生菌,从而安全有效地解决各种肠道问题。
益生元(Prbiotics)是指不易被消化的食品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
市面上的应用比较广泛的益生元有: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等。
2.最好饭后服用。益生菌产品虽然也可以单独食用,但最佳食用时间为饭后。因为有食物中和胃酸,更有利于活菌顺利到达肠道发挥作用,所以饭后饮用效果更佳。
3.注意水温不要太高。冲调含有益生菌的奶粉或制剂,要注意使用温开水(35~40℃)给宝宝服用,冲泡好的奶或益生菌制剂要及时服用,以免益生菌死亡失效。
4.益生菌不能与抗生素同服。抗菌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杀死敌人的时候往往把有益菌也杀死了。这时候或者过后补点益生菌,都会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必须服用抗生素,服用益生菌与抗生素间隔的时间不应短于2~3小时。
5.饮食搭配注意。益生菌的食物有纤维、乳糖、淀粉、寡糖,益生菌的发酵产物等成分;所以在补充益生菌的同时,应多吃根茎类蔬菜、水果及海藻等食品,就等于在肠子里布置一个它们喜欢生长的环境。多数的益生菌并不喜欢肉类和葡萄糖,如果含益生菌的食品中含有过多的糖分也会降低菌种的活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jj/2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