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暑时间:年7月22日16:36:44,农历年六月(小)初二。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2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由于暑湿相交,会亏耗心气,一些体质稍微有些差的朋友,极其容易被这暑湿之气乘虚而入,“困”住五脏的机能,从而感觉浑身发软、懒洋洋的,心里也有烦闷的感觉,总想睡觉,这就是为什么此时大多数人都爱打盹。可谓春困秋乏夏打盹儿,“夏打盹”就是暑气伤人的一种表现。
因此越是这样炎热的时候,身体越虚,体内的邪气就越容易作祟。所以防暑并不是光降温那么简单,还得湿温同防。多注意身体的养护,以免埋下病根生大病。
一、宜吃什么?
1、中药方面可选用藿香叶、佩兰叶、炒麦芽、甘草、薏苡仁、麦冬、天冬、沙参、玉竹、菊花、石膏、半夏等。
2、适当吃些瓜果冷饮,特别是新鲜果汁,如西红柿、黄瓜、藕、豆腐、冬瓜、绿豆、胡萝卜、鸭、鲫鱼、木耳、海带、赤小豆、苦瓜、黄豆、梨、柠檬、柚子、甜瓜、葡萄、哈密瓜等。
3、饮食要以清淡芳香为主,因为清淡易消化,芳香可刺激食欲。且进食要定时定量,注意多饮开水。
二、忌吃什么
1、忌食变质、不洁食物。
2、冷饮不能过量,不宜过食冰镇食物、冰冻饮料、冰淇淋等。
3、忌食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油脂、海腥鱼类。
4、忌食酸涩辛辣、性属湿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等。
三、养生注意事项
大暑正是三伏天,是养阳防病的好时机。
其一含钾食物有益健康。
在大暑期间劳作或者活动,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汗液分泌过多可能会令人手脚无力、疲惫不堪。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饮用盐开水来补充汗液中流失的钠成分,但却忽略了和钠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外的钾。
其二,及时补充蛋白质
盛夏时节气温很高,人们常常选择每天只食用黄瓜、西红柿、西瓜等蔬菜和水果,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夏季的“清淡”饮食指的并不是只吃蔬菜和水果,而是少吃油脂含量高的、辛辣的或者煎炸的食品。
其三,冷食忌过量,早餐需注意。
出于保护脾胃的考虑,早餐应该尽量吃些热的东西。由于夜晚的阴气在早晨还未彻底消除,气温还没有回升,人体内的肌肉、神经、血管都还处于收缩的状态,如果吃冷的早餐,会让体内各个系统收缩得更厉害,不利于血液循环。或许初期并不会感觉到胃肠不适,但持续的时间一长或者年龄渐长以后,喉咙就会有痰,而且很容易感冒或者有其他的小毛病,这些都是因为伤了胃气的缘故
四、大暑的习俗
1、福建莆田吃荔枝“过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而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2、鲁南地区“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3、广东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4、浙江地区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5、台湾大暑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五、冬病夏治
1、风湿类疾病
风湿性疾病适合冬病夏治,主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这些疾病的普遍特征是冬季受寒时加重,病情不断反复及加重。
这类疾病在夏季三伏天的时候,配合辛温之药加以治疗,效果会非常的显著。
2、胃肠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看,人在夏季其实脾胃很容易虚弱,如果贪食冷饮,常待在空调房,会损伤脾胃。所以这类人采用针灸、穴位敷贴治疗,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并减少来年冬季的发作。
3、冻疮
冻疮多在寒冷季节发作。患者可在三伏时节进行治疗。方法是:取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用此药液熏洗患处。每日1剂,一般10天为一个疗程。
4、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呼吸道疾病可以采用穴位敷贴治哮喘类疾病的膏药,主要包括白芥子、肉桂、细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药。此外,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敷贴疗法,对治疗结核病效果较好。
5、过敏性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过敏性疾病主要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
总的来说,过敏性疾病大多属寒性体质,根据中医”寒则热之“的治疗原则,要用热性药、补气药进行治疗。其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夏季不是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季节,为缓解期。因此,此时治疗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可以在相关穴位用温热、补虚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可以起到刺激经络、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6、骨伤类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骨伤类疾病主要是慢性颈腰痛、肩周炎、颈椎病等。
骨伤类疾病大多是由不正确的姿势引起的:可以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为主,补虚用温阳驱寒的膏药,贴在滋补全身又位于脊椎的穴位上,比如大杼、命门、身柱、阳陵泉等穴位上,如果颈椎腰椎都不好,可在脊椎上贴一排。如果是手臂、膝关节疼痛,再在四肢的主要穴位上贴敷膏药,比如足三里、手三里。
7、妇科病
适宜冬病夏治的妇科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等。
中医认为,经过辨证后属于虚寒因素所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会有独到效果。冬病夏治,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淤,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很多慢性妇科疾病。伏灸膏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此外,还有针刺、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熏蒸等。
8、亚健康
中医认为,健康是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外界环境阴阳平衡。亚健康正是处于身体阴阳平衡被打破,但还没有实质性的病变,这个时候调节平衡,比较省力,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容易疲劳、失眠、多梦等很多症状都属于亚健康,可以根据具体的症状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jj/3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