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华消化杂志,,39(7)
作者:林琳,吴静,刘揆亮
摘要回顾性纳入年1月至年12月住院的83例初发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其中老年患者51例(61.4%)。老年IC患者中,女28例(54.9%),症状缓解时间为(8.4±6.9)d。老年IC患者最常伴随的基础疾病有高血压(35例)、外周动脉硬化(26例)、腹部手术史(22例)等。老年IC患者中,25例(53.2%)发现腹腔动脉狭窄,20例(42.55%)发现腹腔动脉硬化。IC好发于老年人,部分老年IC患者便血相对突出,合并基础疾病多,腹腔血管条件差,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正确诊断、早诊早治,改善预后。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colitis,IC)是指由于闭塞性或非闭塞性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结肠缺血性损伤[1]。IC是胃肠道缺血最常见的形式,占所有病例的50%~60%,发病率为4.5/10万~44/10万[2,3]。IC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女性的发病率高,成年人在40岁之前的发病率几乎为零,但65岁之后的发病率为/10万[3]。IC大多为自限性疾病,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老年人基础疾病可能被其他疾病的表象掩盖,故早期误诊率高。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人IC的临床特点,以指导诊断和治疗。
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年1月至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医院住院的全部初发IC患者。将患者按照年龄分成两组,病例组患者年龄≥65岁(老年组),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5~65岁(中年组)。本研究未发现45岁的青年IC患者。IC的诊断标准:有IC的临床症状,根据Brandt等[4]的标准内镜与组织学同时证实,确诊为IC。除外感染性结肠炎、IBD、假膜性肠炎、憩室炎和结肠癌等疾病。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和疾病转归情况。本研究通过首都医科大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结肠镜检查:
对临床上拟诊IC的患者尽快行结肠镜检查,并取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描述阳性发现,记录病变的部位:左半结肠为脾区、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右半结肠为回盲部、升结肠、肝区和横结肠,广泛结肠为左半和右半结肠的部分或全部。
3.腹腔血管评价:
以血管超声和(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ly/2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