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留尼汪 >> 留尼汪旅游 >> 正文 >> 正文

行李贾樟柯我只要不结伴的旅行

来源:留尼汪 时间:2021/4/9
专业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DAISY:很多人一听旅游就觉得肤浅。

贾樟柯:怎么会,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就是旅行。能见识不同人事,到陌生的地方,打开未知的领域,到现在我都还很享受旅行带来的陌生感,我觉得陌生感很重要,因为陌生感代表着你生命里还有很多不解的,未知的,还有认识世界的快乐。

DAISY:看你的电影也有旅行的感觉,比如《海上传奇》。从过路人变成试图阐释它的导演,你是如何找到进入它的通道的?

贾樟柯:认识上海首先是从人们比较片面的理解开始的。作为影像工作者来说,我能接触到大量的关于上海的影像。在我真正了解上海之前,这些影像给我的印象是:浮华,灯红酒绿,但是等你真正去到以后才发现,以往过多的影像强调的上海是虚构的,或者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就经历了一个感受真实的上海城市气质的过程。我觉得除了灯红酒绿之外,一个城市它有诗意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在黄浦江上漂流,在苏州河上漂流,或者去弄堂里,去到无名的小街,它都有很多诗意的刹那。城市的美丽不是一面的。所以认识上海是一个寻找它的真相,寻找它真实的美丽的过程。

DAISY:如果用一些关键词来形容上海,是什么?

贾樟柯:比如他们命运里的生离死别,比如城市性格里的有情有义,这个城市现在对我来讲,已经不单是空间街道,它是一些具体的人了,了解这些人,也就是一个城市变成有故事的城市后,这个定义就是围绕着人来定义的。

DAISY:拍电影对认识当地也是很有帮助的吧?迅速地从一个快速浏览的过客,变成深入其中的阐释者。到最后,你拍它的电影,又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了。

贾樟柯:我的电影呈现出来的是认识城市的过程,谈不上是阐释。拍电影和旅行一样,我都愿意以私人的角度去进入到这个城市,比如旅行我从来不跟旅行团,甚至很少结伴旅行,我都是一个人,因为我特别享受以私人的角度,以一个偶然的方法,去进入到一个城市里,电影也一样,也是这样的过程,也是一个私人,一个真实的个人,对这个城市有多少了解?有很多了解,也有很多误解,拍电影的过程是一种缘分,随着你的缘分而展开。因为这个城市人太多了,你不肯能认识所有的人,这个城市的角落也太多了,你不可能走遍。所以一个私人,他进入这个城市的缘分,最后就会变成电影所有的特点和缺点。因为导演不是试图以一个全知的视点来阐释这个城市,所以它远远不能变成阐释,而是变成理解,一个个人怎么遭遇一个城市。从一个私人的视角,在他的缘分和能力范围内,这个城市呈现给他怎样的一个特点。很难说到是一个全面的阐释。跟旅行非常像。电影的旅途和真实的旅行是一模一样的,比如说我是坐飞机进入到一个城市,那我的缘分首先是跟机场的工作人员有接触,可能跟出租车有关系,然后是酒店的人有关系,然后才是我接下来的旅程。如果我是一个背包客,我乘坐长途大巴,我就会跟其他乘客首先是缘分,我们要做十几二十几个小时才能抵达同一个目的地,下车后可能和公车里的人是缘分。

DAISY:《三峡好人》上映期间,你在北大的演讲,讲到游客从船上穿江而过,看到的仍然是青山绿水,而你深入岸上,发现了另一个世界。但是在你拍摄途中,拍摄其中一个老人时,他曾给过你一个狡黠的笑,你说,这笑里夹杂了对外来游客的嘲笑。“过客”和当地人的差异,随处可见,这些年来,你的镜头从山西转向成都、三峡、上海、曼谷、广东、苏州等外地,所以这种感觉会更明显。每次进入一个地方时,要做怎样的功课,才能真正进入当地?

贾樟柯:靠时间和行走。因为我们的旅途总是被别人设计出来,这个设计包括旅游路线,包括已有的名胜古迹,我去任何陌生的地方,都不会主动去追寻那些所谓的名胜,当然我也喜欢去那些地方,但是我更喜欢我自己乱撞,我希望有我自己的路途达到那个地方,而不是一个安排好的路途。

我记得第一次去罗马的时候,是坐一个大巴从巴黎过去的,进城的时候我就特别希望车能停下来,因为天黑了,很多老人已经坐在街边的咖啡馆喝咖啡,整个城市很旧,那些很旧的建筑强烈地吸引到我,然后我就下车来一个人行走,如果一直跟着这个大巴走,我可能对这个城市就没有这么多细节。但是我停下来,和城市一起体会它的节奏,我也会要一杯咖啡,慢慢地信步悠哉,你会发现,原来罗马是一个步行的城市,它根本不需要交通工具,你走上一个星期,这个城市就能非常好的感受,用交通工具可能是最笨的旅行方法,徒步是最好的方法。上海也一样。

但西部,陕北不一样。《站台》在陕北拍,我必须依赖汽车,因为密度很低,从一个地方到下一个地方,彼此隔得太远了。陕北就很难步行。每个地方适合进入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DAISY:很多人因为《三峡好人》而重新认识三峡,也因为《海上传奇》而重新认识上海,电影和目的地(旅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贾樟柯:我觉得非常重要。一个客观的地理存在,因此变成一个美学的呈现,在感情上就非常不一样了。比如九十年代张艺谋拍《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边整个的院落是在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拍的,如果没有这个电影,人们可能也从情感上理解不了这个地方和这个景观。一个地方有幸被人作为一个美学的场所,无论是摄影,电影,甚至是一首歌,都很好。山西一直有一首歌《人说山西好风光》,骗了很多人(笑),很多人因此去了山西。比如《请到天涯海角来》,它就给我很大的海南的想象,我记得歌词里有“这里四季春常在”,所以一个地方如果能有一个好的艺术,不管是影像还是文字,它把这个地域作为表现的对象。

DAISY:有时电影是最好的旅行指南吧?

贾樟柯:人们经常在戈达尔的电影里辨认巴黎的某条街道,那的确是因电影而有感情。所谓的电影地图嘛。

DAISY:你自己有没有因为慕名一部电影而去到某地?或者因为某个导演而去到与他有关的地方?

贾樟柯:没有。说实话,我不是太忠诚的影迷,没有太狂热的电影爱好。但是有一些神秘之所是我特别喜欢去到的。迄今为止,还没有实现的,我一直想去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蒙古的乌兰巴托,一个是俄罗斯的海参崴。

DAISY:《站台》里有一段崔明亮和张军的对话:乌兰巴托在哪儿?外蒙古首都,内蒙再往北就是。再往北呢?苏修。再往北呢,应该就是海了吧。再往北呢?我怎么知道!再往北就是汾阳,苏家巷18号,张军的家。然后张军说:闹了半天,原来我们都住在海的北边。后来他们开着车到处演出时,有一次看到火车经过,所有人疯了一样地跑过去……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期盼,小时候你是怎样想象外面的世界的?

贾樟柯:小时候对外面世界的想象主要依赖天气预报,因为懂事的时候我大概六七岁,上小学一年级前后,差不多每天到天快黑的时候就回到家了,那时刚文革结束,还有很多政治任务,父母每天都在开会,所以小时候最寂寞的时候就是天刚黑。但是有一个陪伴我的东西就是收音机,那个时候收音机里正好就是在播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里出现的都是遥远的地名,乌兰巴托,二连浩特,西伯利亚。而且山西的冷寒流基本上形成于西伯利亚,穿过乌兰巴托,穿过二连浩特,然后进入到山西。这一块变成我地理想象里最结实的一块儿,到现在我都还没去过。包括俄罗斯我都还没去过,但是这一块是带给我远方想象最主要的地名。

DAISY:所以成为神秘之所。

贾樟柯:对,因为你会想嘛,那是个什么城市,地名那么长那么奇怪,“浩特”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叫?究竟是什么意思?根本不懂。不像山西,就是汾阳,孝义,太原。

DAISY:所以《世界》里的主题曲用了左小祖咒《乌兰巴托的夜》?

贾樟柯:那是一个蒙古歌。是左小祖咒重新编了曲。这首歌是外蒙古非常流行的音乐,很多人知道我喜欢乌兰巴托,有一年一个朋友送给我一盒录像带,里边的内容是乌兰巴托电视台转播的新年晚会,里边群星联唱《乌兰巴托的夜》。所以我就用了。

DAISY:听说你常去土耳其?

贾樟柯:我也很喜欢,不过去太多回了。土耳其的生活方法和我小时候的老家很像,整天喝红茶,大家围聚一起聊天,那是我已经消失了的生活,但是土耳其还有。

DAISY:土耳其什么地方?

贾樟柯:安塔利亚,包括伊斯坦布尔,都还能看见。土耳其的大城市、小城市、旅游城市,无名小镇,都还能看见。我最近常去的是萨拉热窝,第一次去是因为工作,后来就是私人。因为我非常喜欢萨拉热窝的老城,也是一样,有红茶,有咖啡,有大量的休闲时光。街上坐满了人。

DAISY:山西的红茶是?

贾樟柯:云南的砖茶。那时候山西和蒙古一样流行喝砖茶。山西这些地方经商的很多,茶叶也被带进了,在莫斯科,在外蒙经商的特别多。

DAISY:说说你的山西印象吧。

贾樟柯:我小时候,汾阳是个老城,一户人家都是一撮院子。那时还残留了一部分城墙。我爷爷买了很多院子,大户人家,我记得我大伯家的院子很安静,是一个三进的大院子,门口就有家训:敦厚温良。我觉得特别像整个山西的山水给我的印象。它不奇,但是它很有力度,它不是以奇风异俗的怪招来取胜,不以奇险来吸引人,它像人一样,在西风里一坐,沐浴着阳光,不高,不奇,但是靠得住。我对这种山水特别有感情。每次回老家,一看到山,稳稳地在那儿,就觉得它是很好的。

DAISY:但是晋中和雁北差别很大吧?像你后面在大同拍的片子,里边的风物人情就很不一样。

贾樟柯:不一样的,雁北对我来说就是塞外,即便到今天我也这样认为。现在去大同是最舒服的时候,整个还是天高云淡的感觉,从地理的向心力上,它是往外走的,往外蒙,内蒙,往草原上指引。它和晋中、吕梁,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说山西时,其实我往往是在指晋中和吕梁,不能概括山西的全貌。

DAISY:三峡呢?

贾樟柯:三峡是一个极端。整个山水的老,和人的心的新,是很大的对比。我去的第一站是巫山,城市里的人的性格很外向,我能感受到他不拒绝摄影机,人和人容易交往,一开始不太理解,后来知道,这一块儿历史上是湖广的移民填充进来的,有移民的性格,加上是码头,流动性大。人很热情,很外在。我就大概明白了。这和北方,和山西太不一样了,山西的家规太多了。

DAISY:因为山西文化积淀太深呀。

贾樟柯:对,它是文化的一种,但不一定是正面的。我从小吃饭,从我懂事起,到我父亲去世,我父亲一直在教我怎么吃饭,你会烦死的(笑)。但没办法,那就是我们的习俗。还有比如不和人争吵,不论长短,彬彬有礼,这些东西是我过去文化里非常重要的家教。

DAISY:所以巫山对你触动很深?

贾樟柯:巫山的人会直接过来和你说话。北方的文化,山西的文化,是有距离的文化,大家开口说话是要有契机和理由的,或者开口之前你要琢磨很久的,但是在三峡不用,人和人很亲密,没有距离,在同一个码头等船就可以聊天,“你要不要吃我手里的东西?”可以熟到这个程度。

DAISY:可能和流动性大有关吧。

贾樟柯:对,流动性,大家都在码头上,大家也知道匆匆见面,匆匆分手,可能永远也不会再见面,人和人至少在表面上是没有太多防备的。或者说,一个人没有一个门,我觉得山西人,像我是有一个门的,因为从小的教育,你就觉得你和陌生人一起的时候没有什么理由要跟他说话。而且我后来发现所有的北方都有这个特点。

DAISY:包括北京?

贾樟柯:我说的是整个大北方,全世界的北方。比如我去意大利的北方,像都灵,和意大利南部的性格就完全不一样,它是那种比较“端”的。

DAISY:可能和天气有关系,天气严寒,向内的东西比较多一点。

贾樟柯:可能吧。像三峡也和天气有关,潮湿,闷热,人口密度又那么大,可能也是因为峡谷封闭,人特别期待和外界的交流。

DAISY:我特别喜欢《河上的爱情》,怎么把苏州拍得那样柔软?感觉故事和人物都和苏州无关,放之四处而皆准,但是整个味道、颜色、节奏,完完全全是苏州的。三天拍完,是怎么把握住核心的?

贾樟柯:我选择它,是因为有一些城市在现代非常知名,众所周知,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是不被了解的,不被谈论的,这样的城市很多,苏州,合肥(电影里也出现了合肥)。这些城市不像广州,上海,北京,它是人移动的目的地,苏州非常知名,但是它不是人移动的目的地,不是移民潮的目的地。所以它相对有一种安静,这种安静甚至带有一种落寞,但是它又有一种超级城市里所没有的、过去的人际方法。

DAISY:所以你选择河段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山塘起点(最完善整齐的一段),而是进入虎丘之前那一段相对老旧残破的?

贾樟柯:是,选择了很平常的一段。我也觉得这样的地方,它更有一种整个当代中国更真实的气氛,比如大城市里的躁动,在那些城市里是没有的,所以后来我看很多人在做小城市的幸福生活,幸福指数,我觉得大家其实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就是人际关系维系比较紧密的那个城市,即使城市空间变化很大,但是人还没有被孤立,人和人之间还是有一个很好的彼此间的联系。

DAISY:旅行时,总是穿梭在全新的异质文化里,你会用哪些东西来捕捉一个地方的气质?

贾樟柯:我自己的经验是,先去聚众的地方,比如市场,集市,咖啡厅。聚众的地方能看到群像,其实无所事事的时刻,是人呈现自然状态的时刻。就像一个人在忙着搬东西时,你就只能看见他在搬东西,但是如果他在那儿聊天,他就会很放松,比如他是不是很健谈,是不是很快乐,在无所事事的轻松状态下,都能看出来。聚众有很多种,比如都灵,我特别想在都灵拍一部电影,都灵也有很多聚众,但是人和人是严肃的,严谨的,德国也有很多聚众。

DAISY:跟在北方有关系?

贾樟柯:对呀,但是比如去了萨拉热窝,你能感觉到是家族在聚众,老邻居在聚众,跟纽约那样写字楼的人的聚众完全不同,纽约的聚众,一看就知道是带着工作在聊天。在那里,星巴克和咖啡馆里总是坐满了人,但是大家都在用电脑,身边都放着手机,纸和笔,但是萨拉热窝的聚众,是二姨、姑妈、侄女等一大家族在聚,在说家里的事,这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DAISY:你应该很喜欢拍照吧?拍照时有什么特别喜好?

贾樟柯:我喜欢天快黑的时候,无论哪个城市,在昼夜交替的时候都显得很神秘,夜幕慢慢拉上的时候。

DAISY:是呀,有一年我从上海坐火车去敦煌,第一次感受到时差,感受到太阳追着我们跑,就觉得“夜幕”一词特别贴近,夜的幕是一点点拉上的,从上海拉到敦煌,可能要拉两小时。你会经常去各地参加电影节,说说这些电影节所在的城市吧,对它们都有怎样的印象和情感?侯孝贤的《咖啡时光》里就谈到电影节所在的城市,北海道的汐张。

贾樟柯:电影节所在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各地所在的大城市,柏林,戛纳。我去过很多影展,但我最喜欢两个地方,一个是意大利的佩鲁贾,它也不算小,但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城市,很多建筑都还保留了中世纪时候的状态,街道也是,特别是城市的夜景,整个城市有一种特别的照明,在漆黑的古老的街上,灯非常温暖,夜晚的街道是被各种各样的灯光布满,像被一种网络所密布,所以一方面有幽古的情怀,一方面又很世俗,比如你会看到巷子里突然走出几个传教士,手里拿着外卖的批萨,感觉很恍惚。这个城市有一个影展,是所有影展里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城市。但是跟影展没有关系,是这个城市吸引了我。还有法国一个城市,叫普罗旺斯埃克斯,它是法国的腹地,有点像中国的苏州,大家都知道,但从来也没什么机会去,它是一个很典型的,不像法国很多其它城市,比如戛纳,杜维尔,都是海边的度假胜地,埃克斯是个大学城,你能看到一个很正常的安静的法国城市。

DAISY:戛纳多大规模?

贾樟柯:全球最大的影展,但是本身是地中海的一个小城,有点像我们县城的意思,但是它是奢侈品的聚集地,每年有游艇展,汽车展,旁边的蒙特卡罗又老有拉力赛,整个是一个会展之都,整个法国的奢侈品地。我不喜欢戛纳,太旅游了。一轿车一轿车的游客和赌徒。

DAISY:因为电影节?

贾樟柯:本来就是,因为它本来就是旅行度假胜地。不是因为电影才变成这样的。

DAISY:还记得第一次旅行吗?

贾樟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旅行是从北京到榆林,之前也有去过,学画的时候也去过黄河边,但和这次不一样,这一次是全程纵贯,全部打通了,是刻意的旅行,从北京坐长途车,一站一站地走。我记得先去丽泽桥长途汽车站坐车,先在保定停留几天,石家庄停留几天,然后太原几天,也去了汾阳,走了十分钟后就回了我家。然后是离石,离石其实就到了吕梁山的中心了,从离石去了陕西吴堡,就已经过黄河了,后来记不大清了,反正就是米脂、绥德这一块儿,最后到了榆林,又从榆林去了延安,然后又折回到米脂、绥德……因为这些片段我都很喜欢,所以想要纵贯,那应该是95或者96年的时候,那时还在读书。最大的感受是,你从一个首都这样超级大的城市,中国的中心,怎么进入到小地方,那个过程,一路的风貌,还有人的状态,经济的状态,我记得到了吴普后还有穿长袍的人,穿长衫,有点像民国时候的打扮,那时北京大家都穿NIKE了。另外有意思的是地貌,我记得从绥德到榆林,清涧,忘了具体地点,去了内蒙伊金霍洛旗,一路上,一天里经历了黄土地,戈壁,沙漠,草原,四种地貌,伊金霍洛旗有成吉思汗陵。

DAISY:后来回去过么?

贾樟柯:没有。

DAISY:有作品出来吗?

贾樟柯:没有具体的,但是影响一直在,比如《站台》后来选择那里,跟这个是有关系的。

DAISY:所有去到的目的地中,最难忘的是?

贾樟柯:马六甲。当时有如神助,在吉隆坡只有一天时间,忽然很想去马六甲,但是后来发现天晚了以后,从马六甲回来的车已经没有了。但是当晚我必须赶回来吉隆坡,因为第二天回香港。一路上如有神助,我一个人,在车站发现没车时,一个中年妇女说你跟我来,莫名其妙我就跟他坐了一辆车,坐到一个乡间的站,她说你在这儿等一会儿,会有另外的车来,她就走了。后来转换了三四次车,很多地方语言不通,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反正我最后回到了吉隆坡。冬天。

DAISY:也没有恐惧?

贾樟柯:当时没有,回到吉隆坡恐惧,因为这里边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回不了国。

DAISY:什么样的旅行地最不能忍受?

贾樟柯:没有。

DAISY:最完美的旅行是什么样的?

贾樟柯:一个人很重要。没有目的,随缘,无所事事,希望缘分好一点。乱走乱看。比如我去墨西哥,就乱走,忽然遇见两个朋友,带我去一个很贫穷的山庄探访一个龙舌兰酒的艺人,我们去到他家里,就是一个小院子,印象最深的是,院子里还坐了一个残疾人,除了他没有任何别的人,我们自己喝,喝完主人回来,我们放点钱就走人。

DAISY:最合适的旅行时间是多长?

贾樟柯:两周,两周后就开始想工作了。

DAISY:为什么一直没去乌兰巴托?

贾樟柯:办了三次签证,都因为走之前突然有工作没去成。

DAISY:如果可以在世界上任意选择一个人作为旅伴,会选择谁?

贾樟柯:我不要,我只要不结伴的旅行。

DAISY:目前为止,你去过最远的地方是?

贾樟柯:布宜诺斯艾利斯。太远了,飞得我都快吐了。是以前很幻想的一个城市,和我想象里,比如它的风情,一样。但是贫富差异比我想象的大,那个城市最繁忙的是早上,地铁里都是上班的人,但是整个城市真正的苏醒要到下午三四点,有钱的人前一晚彻夜狂欢,这时候才睡醒出门,白天街上人很少,夜里富人们糜烂。

人物:贾樟柯,中国著名导演,代表作《天注定》《三峡好人》等

采访/文字:DaisyHuang

排版:Pink

感谢参与的所有人和读者,谢谢阅读.

行李回顾travellingwith:

1.小鹏:《背包十年》作者,束河客栈老板,-05-26

2.基德:80后职业摄影师,探险家,玩家,-06-03

3.芳芳:艺术家,插画师-06-09

4.法属留尼汪:拥有火山冰川朗姆酒和香草的国度,浪漫旅行地-06-25

5.Tina:把“班夫山地电影节”带入中国的人-06-27

6.顾桃:著名纪录片导演,代表作《敖鲁古雅》《雨果》《犴达罕)-07-0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ly/3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