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临床上在治疗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时,研究人员发现,患者对生物疗法的继发性丧失反应是一项严重的临床挑战。至今,尚未发现单一标志物可有效作为CD和UC患者对生物治疗反应的预后指标。因此,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评估生物治疗14周后的疾病活动是否对完成诱导治疗后6个月内的手术和无类固醇缓解有预测影响。
本项研究是一项基于丹麦4个国家健康登记处数据的而进行的研究,研究人员将年至年间完成生物制剂诱导治疗的名UC患者和名CD患者纳入了研究分析。在使用生物制剂进行诱导治疗后,根据C-反应蛋白和疾病活动的临床评分来定义疾病活动度的程度。复合终点“未得到良好治疗”包括诱导治疗后6个月内进行手术或使用皮质类固醇等。
研究结果显示在诱导治疗后有疾病活动的UC患者中,与没有疾病活动的UC患者相比,在6个月的随访期间,手术或类固醇治疗的发生风险要明显提高3.9倍(95%CI,1.6-9.3),而在CD患者中,需要接受手术或类固醇治疗的发生风险要高3.6倍(95%CI,1.7-7.6)。而且,不同类型的炎症性肠病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与短期疾病活动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本项研究证实诱导治疗后对生物治疗的积极治疗反应(通过C反应蛋白和临床评分测量)预示着CD和UC患者的短期预后较好,并且与疾病的长期预后也有关系。
原始出处:
MichaelDueLarsen.Etal.DoesDiseaseActivityAfterInductionTreatmentWithBiologicsPredictShort-Term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ms/3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