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留尼汪 >> 留尼汪旅游 >> 正文 >> 正文

关于屁的学问,你知道多少

来源:留尼汪 时间:2019/4/17

俗话说“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记得在年美国大选时,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在电视辩论直播现场,就错误估计了自己的控制能力,在快忍不住或者以为自己能忍住的情况下,很不自在地扭动身体,然后,掷地有声地,放了一个响屁,引得场面十分尴尬,造成了10秒的冷场,就连奥巴马都愣了半晌不知道怎么应对。

可见,“放屁”的响声和令人掩鼻的臭味无论如何都是件令人尴尬的事。

屁的成分复杂,毒物不少

屁,可不是一种气体,而是混合了多种气体。有人检测过里面的成分,59%氮气、21%氢气、9%二氧化碳、7%甲烷、4%氧气,还有不足1%的其他微量化合物。

从屁的成分可以看出,其中99%的物质都是无味的,而屁的臭味来自剩下的那1%,里面可能含有氨、硫化、吲哚和粪臭素等。

这些臭气含量那么少,为什么这么臭呢?那是因为我们人类的鼻子对它们很敏感,空气中哪怕含有一亿分之一的此类气体,人就可以闻到并且立马捂住鼻子躲开。

之所以对它们这么敏感,是因为闻起来恶臭的气味大多是有毒的,能闻到臭味,说明人天生的自我保护机制还在发挥作用。

著名的臭鼬、臭虫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喷出臭气(低级硫醇、醛

和氰化物等)来降低对手的抵抗力。

甲烷会抑制肠蠕动导致便秘,而硫化氢会抑制肌肉收缩,损伤肠壁,可能与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癌有关。

这些臭气的毒性很强,能够腐蚀肠壁引起“肠漏”,还可以毒死细胞,引起基因的突变,增加患癌风险。

肠道通透性增加更容易让毒性物质进入人体,进入血液系统,最终,危害全身健康。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屁”

屁的形成与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要产生气体,就像动物在生命活动中会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氧气一样,不同的是微生物的种类众多,产生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和氧气之外,还有氢气、甲烷、氨和硫化氢等,前面提到的能引起口臭的气体,很多都可以由肠道微生物产生。

即使肠道微生物不参与产气,肠道里人体和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种类众多,这些化学物质相互反应也会产生气体。

前面提到过,胃酸里有盐酸,呈酸性,胰液中含的碳酸氢盐,呈碱性,它们在十二指肠里一碰面就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就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

按照屁的量来说,肠道微生物产生的气体占的比例并不高,屁中的主要气体其实是我们吃饭、说话时吞入的空气,这个可以占到屁的70%以上。

人可以不吞入空气吗?你可以尝试一下,当你咬一口比萨时,进入嘴里的食物其体积一定比张口的嘴巴空间小,在嘴里还需要咀嚼,这个过程需要搅拌翻滚食物的空间,空气就这样无法避免进入了人体。

虽然无法避免吞进空气,但是可以减少,比如控制进食速度,细嚼慢咽,要知道吃饭太快,狼吞虎咽式的进食方式会把大量空气吞下去,屁就会比别人多。

当然,除了屁,人体还有其他释放空气的形式。空气进入胃之后,胃液会将空气包裹起来,形成气泡,气泡较轻会慢慢地积攒在胃上部,积攒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压力,刺激胃的壁丛神经以及膈神经,肚子和胃一起收缩,喉咙和嘴巴同时张开,“嗝”的一声,打了一个嗝,空气就这样从胃中排出来了。很多人吃饭后过一段时间就会打个嗝,这是胃在排气,也称饱嗝。

这些肠道微生物和肠道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加上人说话和吃东西吞下肚子的空气,在肠道中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排出体外形成所谓的“屁”。

据统计,一般健康人每天放屁6~20个,平均起来要放14个,每次约有毫升,总产气量可达约1.7升,放屁的次数会随着纤维类食物的摄入量增多。

如果放屁的量和次数过多或过少都是身体健康出现状况的一个信号,很有可能是身体哪个部分出了问题。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健康人放出来的屁气味比较清新,并且量也比较大,声音也大。

屁里的成分很合理,99%的无臭气体加上1%的臭气。而如果出现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长期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问题。

这时候放出来的屁成分就不同了,臭气的成分就不止1%了,并且屁的量比较少,响声也不会大,但是频率会多一些,毕竟都是毒气,肠道一定不愿意让它们在肠道里多停留。臭气成分含量高,量又不多,浓缩的臭屁那就真是奇臭无比,能熏死人了。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屁味”

如果有兴趣闻一闻不同人的屁,你会发现每个人屁的气味差别还是挺大的。这也难怪,毕竟每个人吃的食物不一样,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不一样,肠道环境也不同。

有的人屁气味很小,甚至还有点香味。你没看错,屁中确实可以检测到香味物质,比如α-蒎烯和β-蒎烯、柠檬烯等。

还有一些物质,比如二甲基硫醚,本身就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配制玉米、番茄、土豆、奶制品、菠萝和橘子类果香及青香型。

在浓度比较高的时候,比如超过30ppb它闻起来像烂海带的腥臭味,浓度比较低的时候就是香味了。

粪臭素也是一样,吲哚浓度高时具有强烈的粪臭味,而浓度低时有香味,可以作为香料使用。

不过闻起来香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人就是闻着香。因为每人感受气味的受体不一样,同样的气味,有些人觉得好闻,而有些人则无法忍受。

对于一些人来说,男性汗液里的雄烯酮闻起来像花朵或香草的味道,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的味道像汗臭或尿液,很难闻,还有的人根本就闻不到它的气味。

研究发现,不同人对这种气味的感受差异是跟一种名为OR7D4的基因密切相关的,携带OR7D4基因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对雄烯酮气味的感受不同。

女士们可以闻一闻你的男友或老公的汗衫,看看是感觉难闻还是好闻,据说感觉好闻或者可以接受的话就是天生的一对。

屁味的差异跟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更密切。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不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相同的指纹一样。

只有1/3的人肠道中有能产生甲烷的细菌。产甲烷的细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细菌,早在人类出现的几十亿年前就存在地球上了。

我们做饭使用的天然气就是20多亿年来地球上的产甲烷菌持续生产甲烷的结果,农村里制作的沼气池也是利用产甲烷菌分解畜禽粪便和秸秆产生的。

这种菌是完全厌氧的,动物肠道是它们的理想生存地,在肠道里它们可以把氢气与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氢气也可以由肠道微生物产生,厚壁菌门的一些细菌可以将每克碳水化合物转化为1/3升的氢气,这样一算每天大约会产生13升。所幸的是这些氢气可以成为某些细菌的“原料”而被利用。

甲烷和二氧化碳一样同属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倍以上。

那么,甲烷的来源呢?有一半来自水里面的厌氧发酵,如水稻田里产生的气泡,另一半则来自有机垃圾分解和反刍类动物的肠胃,如牛的打嗝和放屁,白蚁分解木头也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上面提到的,无论是甲烷、氢气,还是氧气、硫化氢等其他肠道气体,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可燃气体。

没错,实际上屁确实是可燃的。年,据路透社报道,德国一家奶牛场因静电引发了一场火灾,原因是90头奶牛放的屁在牛棚里积聚,使里面的气体浓度达到了可燃的程度。

饮食与屁

饮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屁的组成和气味。吃肉多了,蛋白质摄入过多,人体消化起来比较慢,蠕动较慢,细菌会对食物发酵的时间较长,则会产生较多的硫化氢和氨,屁会比较臭。

如果吃大豆、黄豆、豌豆、栗子等含低聚糖较多的食物经肠道微生物分解后也会产生较多的屁,但是一般不臭。

人体缺乏分解低聚糖的酶——α-半乳糖苷酶,所以低聚糖即使过了小肠也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到了大肠就不同了,这里的细菌非常喜欢低聚糖,特别是一些有益菌更容易利用它们。

比如刚才提到的大豆,里面就含有大豆低聚糖,这是一类可溶的糖类,主要是棉子糖和水苏糖。

大豆低聚糖在肠道内可以促进人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梭状芽胞杆菌数量,并且会刺激肠道免疫细胞增殖

提高抗体产生能力,增强免疫力,还可以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等。在动物实验中,还发现它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由于豆类经常引起人们胀气和放屁,在西方国家,爱开玩笑的人们将豆类称作“音乐水果(musicalfruit)”。

除了豆类,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卷心菜、红薯、菜花、南瓜、萝卜以及洋葱、生姜、蒜等有特殊气味的辛辣食物也容易产气。

还有一种情况是喝了牛奶放屁不停,这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据说,93%的黄种人成年后大多不再分泌乳糖酶,喝下牛奶后乳糖吸收不了,只能跑到大肠里供那里的微生物利用,于是就会使人产气。

除此之外,吃的食物的量也会影响屁的组成和量。如果赶上哪天心情好,吃了顿大餐,食物中不仅蛋白质和油脂含量高,肉和油炸食品吃得太多,肠胃就会负担太重,即使经过了长时间的消化分解,经过小肠后仍有很多食物还没来得及分解,这就会给大肠里的细菌机会了,等它们消化分解之后,产生的气体会让你臭屁连连,而且还会比平时的屁更臭。

屁的组成可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

由于屁和人的饮食,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甚至人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科学家们也对它越来越







































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次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yidand.com/lnwly/26394.html